中科院院長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

2017-05-09 11:32 來源: 中國網
【字體: 打印


發布會現場。中國網 孫宇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7年5月9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主持發布會。中國網 孫宇 攝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襲艷春】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馬上就要在北京舉辦了,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曹京華先生。下面就先請白春禮先生作介紹。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作介紹。中國網 孫宇 攝

【中國科學院院長 白春禮】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大家知道,“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洲、歐洲、非洲幾大文明之間貿易交流的通道,也是科技和人文交流的一個通路。“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也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在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和構想,既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也契合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需要。

科技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都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和難題,而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結構和中國有很強的互補性,也具有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共同需求。從科技合作入手,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研究解決在發展過程當中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問題,有利于從戰略層面推動建設“一帶一路”的共同愿景。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充分利用科學院有利的國際交流優勢和合作渠道,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科技內涵,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科技保障和支撐服務,這也是科學院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最近幾年來,中國科學院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快了國際化推進戰略,全院科技合作水平和科技化程度明顯得到提升。比如說,現在中國科學院每年國際交流在3萬多人次。科學院每年組織各類國際學術會議平均350次左右,幾乎每天都有一場國際會議。我們已經同國際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科教機構簽署200多份院級國際合作協議和1000多份所一級的合作協議。

通過這樣的國際交流合作,催生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加大了國際交流合作力度。比如前不久在大亞灣中做過一次中微子測量,世界上首次發現了中微子測量的方式,這就是一個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科學家一起參與這個國際交流合作項目。

中國科學院在國際科學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得到快速提升。中國科學院在重要的國際科技組織和重要的國際刊物上擔任重要職務的有600多人次,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原來叫第三世界科學院,后來改成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秘書處總部在意大利。這個科學院有95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個院士,在TWAS這樣的全球綜合性國際組織高端任職,取得歷史性突破。

國際人才引進和培養持續跨越式發展。我們累計外籍人才超過2000人次,目前接收攻讀學位的研究生接近1500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可能是在中國攻讀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在全國大學當中首屈一指。這些數據比“十二五”增長了將近7倍。

目前,科學院已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重實效的對外科技合作格局,為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共同體打下了堅實基礎。

另外,從2013年開始,科學院開始實施“發展中國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包括科技項目的合作,包括人才培養。我們也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卓越中心(CAS-TWAS),提供一個平臺,接納周圍國家科學家到中心共同進行科學研究和合作。我們也在海外建立了9個海外科教基地。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通過CAS-TWAS院長獎學金,為留學生提供在中國科學院學習工作學習和生活費用。這是中國科學院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共同合作的項目;發展中國家訪問學者資助計劃,舉辦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培訓班等等。通過這幾種方式,我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科研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800多人次。

我們也圍繞發展中國家普遍關注的全球氣候變化、環境保護、飲用水安全、生物技術、綠色能源技術以及防災減災這些領域,在國內有優勢的單位設立了5個CAS-TWAS卓越中心,聯合國家相關科技力量,共同開展合作研究、戰略咨詢和人才培養。比如說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大地震,中國科學院和TWAS共同建立了空間減災卓越中心,第一時間就派科學家到尼泊爾,跟尼方共同合作,利用中心空間減災技術和平臺,對尼泊爾地震的損毀情況進行監測和分析,為他們提供航空遙感數據和分析結果,這些工作得到了尼方高度評價。

此外,我們還陸續啟動了9個海外科教聯合中心的建設工作。在2015年簽署了中國科學院和斯里蘭卡的城市發展供排水部的合作協議,科學院和斯里蘭卡供排水部的備忘錄,這是應斯里蘭卡政府的要求,解決斯里蘭卡不明原因的腎病以及水資源的設計和利用,今天我們從事這個工作的科學家也在這里。2015年12月,兩國政府正式批準了這樣一個中斯水中心立項。

為了進一步支撐服務好“一帶一路”的建設,中科院于2016年初又啟動了“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計劃,牽頭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創新共同體”。

這個行動計劃重點開展戰略咨詢、人才培養以及科技合作和成果轉化等工作,比如說我們在曼谷成立了一個中心,這個中心主要是把科學院成果在東南亞地區依托曼谷進行成果轉化。另外,完成了“一帶一路”科研合作態勢報告,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發展的態勢、存在的問題,這樣我們科技合作就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起來。

去年我們召開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有將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名科學家聚集在北京,是科學院牽頭組織的,會上成立了“一帶一路”科技組織聯盟,發布了《北京宣言》,主要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為我國政府和沿線國家提供雙向的戰略科技咨詢建議。

一是建立戰略咨詢長效機制。

二是組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研究計劃,針對“一帶一路”國家重大共性科技需求和挑戰,牽頭啟動了20多項重大科技合作計劃,比如說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新發突發病研究等。

三是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針對沿線國家、地區的民眾生產生活的需求,來轉化適用的科學技術。這不僅能夠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的需求,又促進當地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

四是加強沿線國家科技人才培養。依托國科大、中科大和有關研究所,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人才,包括碩士生、博士研究生,培訓科研和管理骨干人才,有1000多名。我最近剛剛去老撾、越南和蒙古訪問,也見了他們的一些領導人,包括議會議長、總理、部長,他們都高度肯定和評價中國科學院在“一帶一路”所實施的人才培養計劃,都分別要求加大對當地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我們想通過五年的時間,進一步夯實合作基礎,打造合作基點,形成國際大聯通的科技合作網絡雛形。

這個計劃有個中期目標,到2030年,“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基本建成,并且在帶動雙邊、多邊及區域科技合作當中發揮骨干網的作用,使中國科學院在亞太、亞歐、亞非地區協同創新網絡體系處于龍頭和中心樞紐地位。

行動計劃的長期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使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成為亞太、亞歐、亞非地區“科學共同體”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支柱,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發布的內容,謝謝。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邀請記者提問。中國網 孫宇 攝

【主持人 襲艷春】謝謝白春禮先生作的介紹,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電視臺和央視新聞移動網記者】剛剛您的發布中介紹到,科技合作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我們平時通常理解比較多的可能是金融、貿易以及交通這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科技合作也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這一點麻煩您幫我們解釋一下,它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 

【白春禮】我們知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還是處于工業化初期。比如我最近到周邊這幾個國家看,他們工業化的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應該說與中國還有一些差距。但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化初期的國家,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挑戰,比如如何發展經濟,同時還要保護環境,研究環境的承載能力,共同面對挑戰。所以我們在氣候變化、人類健康、多發傳染病的防治,這些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問題,是區域性、全球化的工作。所以,科技為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面對的挑戰和問題,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解決途徑。我們與沿線國家在科技合作方面,為沿線國家提供科技咨詢,通過以科技知識、科技調研作為基礎提供支持,來解決共性發展的問題,這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能夠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 

另外,科技創新也為建設“一帶一路”提供科技的保障和支撐。因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建設重大工程中可能要解決一些技術瓶頸問題,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攻關,對提升工程的質量以及創立品牌,都能夠提供有力的支撐。

還有,我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人才培養培訓,不管是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還有共同舉辦培訓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友誼和心情的互通,也為構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一個民意的基礎,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科技合作在構建“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科技合作,也能夠惠及民生,助力國家戰略的對接和人民互聯互贏。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中科院在科技支撐“一帶一路”方面有很宏大的構想,這個問題提給曹局長,請您介紹一下中科院在構建“一帶一路”科技共同體方面有哪些基礎和計劃? 


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曹京華。中國網 孫宇 攝

【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 曹京華】謝謝這位媒體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我答得不完全,請白院長補充。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朋友們,剛才白院長實際上已經把中國科學院所擁有的能力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如果我用簡單的語言來回答,應該說中國科學院有雄厚的基礎和大量的實踐,也有下一步合理可行的一系列計劃。2012年白院長當選TWAS院長,這是第一個中國科學家擔任這個職務。TWAS這個組織在國際上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國科學院經過謀劃,抓住時機,從科技創新需求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角度,啟動了國際化推進戰略,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提出的國際化推進戰略。這一戰略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人才能力提高。

關于下一步計劃或者正在開展的工作,我們正加強和完善聯盟,把它注冊成國際組織。展望未來“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和推廣速度,科技在中間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今年還要開展相應的工作組會議,完善有關章程,已經跟相關的22個國家在商議,將來要擴大這樣的聯盟,通過國際討論,招收新的會員,進行一些程序上的動作。相信會通過這個平臺,組織國際合作項目、人才培養項目、招收優質學生的項目和相應的基金,讓更多國家積極投入到“一帶一路”建設,調動“一帶一路”沿線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個組織每兩年搞一次大會,今年在座的有幾位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他們都在搞傳染病的研討會、災害防治的研討會、“一帶一路”大數據的研討會、綠色技術的研討會、生物技術國際展望的研討會,這些都是在平臺可以依托的很多專業性協會。中國科學院的優勢在過去幾年,在推進國際化發展和服務“一帶一路”中做了系統的布局,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平臺和人才合作活動,擁有牢固的基礎和合作網絡。相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立機構和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界朋友的支持下,我們把互利共贏的“一帶一路”的科技共同體打造好,我們充滿信心,科學院在這一點上水到渠成。謝謝。

【中國科學報記者】剛才曹局長提到,去年中科院牽頭主辦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并且醞釀成立“一帶一路”科技組織聯盟,我想再追問一下,咱們這個研討會達成了哪些共識?這個聯盟目前在沿線國家中的參與程度怎么樣?目前有哪些具體的進展? 

【曹京華】剛才我已經講了,去年我們開了這個會,這個會是由12家國立科研機構科學院牽頭組織的,有22個國立科研機構參與的,有4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的,一共大約有350人,150-160人是外國人。當時我們的主題是攜手科技創新,推進協同發展。另外,當時會議不僅有大會,還有四個分會,從生態環境、綠色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有相應的峰會。除此之外,我們利用這個會,不同中國科學院科學協會也利用這次開了其他的會,按照分會的角度,不下十幾個。 

這個會議達成了諸多共識,我剛才用了幾個沒有想到,第一個成果,與會代表,尤其是國外的學者對“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有進一步深刻的理解,更加信賴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是給大家機會共享的,是共同發展的,參與的人都會有好處的。第二個成果,對科技在建設“一帶一路”中的作用有了進一步認識,都覺得絕對離不開科技,科技的重要作用是有引領支撐的作用。比如說建一個隧道,你知道在哪兒建?如果地質情況不好,可能結果就不好。你建一個鐵路,在哪兒投資更好,對國家是個咨詢,對當地也是個咨詢,所以它的作用是基于科學的決策,這就是我們這個組織的聯盟和科技在里面的意義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經過討論,暢所欲言,都認為要發一個《北京宣言》,如果有看到當時的報道可以知道,里面的內容是很深刻的,一致認為,應建立“一帶一路”科學家組織聯盟,科學家組織有不同的,有傳染病的,有災害防治的,有第三極的,還有技術轉讓的,覺得要建這樣一個長效機制,認為這樣的機制有助于圍繞建設“一帶一路”推動和開展各種科學活動,有效實施國際合作的計劃。

另外確定一些重點領域,大家都暢所欲言,比如說傳染病、應對氣候變化、減災防災、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等等,也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說,“一帶一路”也涉及很多歐洲國家,能不能讓歐洲的科學家發揮更大的作用,能夠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中國科學院也是國際山地中心在中國的主持單位,還有TWAS怎么發揮影響,都提了很好的建議。還有比較好的建議,說不光是請他們的學生到中國來接受培養,也要派我們的學生出去。總的來講,我們下一步審議章程、制定新的方法,另外利用網絡開展一系列活動。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能夠把共同體做好,使這個平臺成為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的亮麗的風景線。謝謝。

【中新社記者】我們知道您是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想了解一下TWAS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方面能發揮哪些作用?另外想了解您在TWAS的這些同行對“一帶一路”有哪些評價?如果方便的話,還請您透露一下,除了獎學金和卓越中心以外,近期我們還有哪些跟TWAS之間的計劃?謝謝。 

【白春禮】TWAS主要目的是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技進步,目前有95個國家的有1000多個院士參與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工作,這些院士也是通過發展中國家的院士投票選舉產生的,隸屬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面的一個機構,總部在意大利里雅斯特,秘書處也在那兒。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科技進步方面、人員培養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但是這個科學院當中,80%來自發展中國家,20%來自發達國家,其中還有1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發達國家的科學家,包括美國科學家、英國皇家科學院院長。發達國家的科學家為發展中國中國家科技進步做出貢獻的也可以當選為它的院士。另外還有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在發達國家工作,像印度、巴西、中國的,在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工作,他們雖然出生地在發展中國家,加入了發達國家國籍,但是仍然為發展中國家做出貢獻,也可以成為院士,所以目前是一個很大的國際組織。 

我們每年召開一次院士大會,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積極參與聯合國有關工作,比如說2015年可持續發展這樣一個發展目標戰略,在科技界還是很有影響的。中國科學院為“一帶一路”建設,剛才你提到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共同培養研究生,二是建了五個CAS-TWAS的卓越中心,為“一帶一路”沿線科學家利用這個卓越中心進行共同的科學研究提供平臺服務和支撐。

最近我們還有一個工作,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除了正式當選為院士以外,去年中國通過聯想等一些支持,成立了青年通訊院士,把年輕的科學家組織起來,進行交流與合作。因為青年科學家是科技的未來。而這里面就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這些年輕科學家積極參與,去年在盧旺達開會的時候,我也參加了他們的討論,大家對如何圍繞“一帶一路”的建設,圍繞發展中國家科技交流合作,圍繞促進南南合作、南北合作,青年科學家體現了極高的熱情和進取心。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能夠促進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于工業化前期的發展中國家,但是也有發達國家,雖然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參與的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有15-20%來自于發達國家。促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也是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以前大部分會議是在發展中國家召開,通過召開國際會議,召開部長論壇、院士大會、學術報告會、科技合作會、通訊院士會議等等,來促進當地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對人才培養的重視。

比如說我們去年在盧旺達開會,盧旺達總統出席大會開幕式作演講,我們組織部長論壇,很多部長一起討論各自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前年我們在奧地利開,奧地利是一個發達國家,奧地利總統也出席了會議,發表了重要講話。在意大利也開過這個會。所以在促進南南合作、南北合作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涉及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它是起到很好的網絡和平臺作用。科學院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合作,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和交流、人才培養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里面包括設立一些獎項,設立一些共同研究的課題,都很實在,并不僅僅是進行學術交流,因為我們共同評選科學家和科技項目,共同給予支持。這些方面的工作。以后我作為兩個院的同時院長,會積極利用這個平臺,促進“一帶一路”科技的交流與合作,繼續發揮作用。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剛才我聽曹局長說,在防災減災和氣候變化方面有一些國際之間的合作,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很多國家都是生態比較脆弱的,前段時間北京也遇到了非常大的沙塵暴加上霧霾這樣的極端天氣。目前這種氣候變化的惡劣天氣影響已經是跨國的現象,而且引起了很大的影響。在這方面,中科院目前有沒有一些具體的合作,包括如何防止以后再發生類似的極端天氣的現象。謝謝。 

【曹京華】利用中國科學院多年積累的治沙經驗,我們以前在沙坡頭,在整個西北做了大量工作。在國際合作局自己本身的布局里,就有一批涉及氣候變化的項目,比如說由中國科學院引領的大科學計劃,就有圍繞“一帶一路”氣候變化研究計劃。另外,更早的時候提到我們有五個卓越中心,一個就是氣候變化,早年由曾院士一直啟動的非常有影響力的,幫助發展中國家在能力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 

【白春禮】關于灰霾的形成,科學院列了一個先導專項,叫大氣灰霾追因,就是研究灰霾形成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理舉措。這個項目我們執行了三年多了,目前得到了一些很好的結果,包括我們研究了灰霾主要成因來自于哪幾個主要方面,比如說燃煤、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筑揚塵等等,同時關鍵的是通過這個項目研究,發現了二次粒子的爆發,對灰霾產生很重要的作用。所謂二次粒子的爆發,一次排放是氣體,當時并沒有產生灰霾,在大氣當中,在適當的溫度濕度條件下,通過氮化物、硫化物相互作用,產生了第二次粒子,重新產生了PM2.5大量粒子爆發,今天看到是晴天,明天就重度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二次粒子爆發引起的。針對它的產生原因,比如說抑制氮化物、硫化物的排放很重要。“兩會”期間,西安的一個院士給總理提出一個報告,認為氮的排放對灰霾產生有促進作用,總理也高度重視,目前環保部、科學院兩家正在提出關于灰霾的成因以及治理方式,組織一個大的項目,目前正在項目的論證過程當中。 

第二方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有關系,剛才京華局長也談到,我們去蒙古談的時候,蒙古很希望我們在荒漠化、沙漠化治理方面提供技術和條件,我們有蘭州分院院長,蘭州原來有沙漠研究所、冰川凍土研究所和大氣研究所,三個所合成了蘭州寒區旱區環境工程研究所,他們在流沙治理方面,有非常好的技術和成果,比如說包蘭鐵路、新疆公路沿線的流沙治理,他們有非常成熟的經驗。蒙古非常高興,希望這方面加強合作,我們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對流沙、荒漠化治理會產生重要作用。

關于全球變暖是全球的問題,并不是單一國家和地區的問題。我們去年發射了一個碳衛星,對全球碳的排放進行精確監測。我們以前跟國際上合作,有九個海外中心,因為北半球和南半球天象不一樣,我們在巴西建了一個空間天氣中心,我們在南亞、中亞有個環境中心,包括新疆,我們在中亞建立了中心,在新疆建立了很多野外臺站,跟當地的國家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這些生態環境變化、氣候變化、數據監測,為大氣污染、為全球變暖提供了基礎的數據和分析,為解決一個綜合性方案提供了科技的基礎和支撐。所以這方面的國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充分體現了科技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為沿線國家的民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說在非洲,我們建立了中非中心,這是和商務部一起合作,在非洲在肯尼亞建一個植物園。肯尼亞野生動物很有名,但是肯尼亞沒有植物園,商務部和我們一起在非洲建了一個植物園,我們提供技術支撐,主要是關注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關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這個植物園建立起來,也為當地人、為非洲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所做出貢獻,有重要的意義。媽媽帶著孩子到植物園,認識了很多植物,看看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對于科普、對于教育下一代都非常有意義。所以我們這樣的合作是多樣的。剛才談到對大氣環境污染的治理,它確實是跨國的、跨地區的科技合作,才能提供一個完整的科學數據,為我們的治理提供科技支撐。謝謝。 

【中評社記者】作為最后一個問題,關注到您剛剛一直十分關注人才的培養,請問中科院在培養服務“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方面的人才,主要有哪些重點的科技領域?您所希望培養出來的這些科技人才具有哪些特質?另外也想請您為致力于服務“一帶一路”人才致以一句寄語。 

【白春禮】我們現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做人才培養,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提供獎學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科學家到中國科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提供學習的條件和獎學金的支持。第二方面,共同舉辦一些培訓班,培訓科研管理人才。這個培訓班可能時間長短不一,但這個培養是基于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基礎,很大程度上是要滿足被培養國家對人才需求和渴望,同時也是結合“一帶一路”建設進行的。所以目前我們培養人才比較多一點的是包括了生態、環境、生物技術、資源保護、大氣環境等等,很多是與我們海外的9個基地、5個卓越中心緊密結合的。在這方面,每個國家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今后的人才培養還是圍繞這方面多一些。培養的效果目前已經有所顯現,不管是長期培養還是短期培養。比如我最近到幾個國家去訪問時,有些國家的年輕人,到中國培養植物的講學班只有三個禮拜,我去了以后,他們都特別熱情,在哥倫比亞,感覺像家鄉來的一樣,一路講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和所學到的東西。我覺得,這個培養對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知識培養,關鍵是對“一帶一路”沿線科學家人文交流、友誼的建立,奠定了非常好的民意基礎。 

剛才你說的最后一個問題是對“一帶一路”人才的寄語。我覺得,國際的交流與合作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基于是不是有很好的人才,這個人才能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如果沒有人才作為基礎,所有的交流都虛化了,只有把理想和計劃變成現實,必須有能干、有事業心、愿意為之奮斗的人才,所以人才培養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科學院希望通過幾類的人才培養計劃,真正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非常優秀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希望他們回到各自國家之后,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謝謝。

【曹京華】我就給一個例子,剛剛對越南訪問,我們有一個西雙版納植物園園長的一個學生,還沒有畢業,他回去以后已經是越南最大保護區的園長,你想,他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合作中肯定會有作用的。 

【白春禮】我們培養的一個巴基斯坦的博士生,現在做巴基斯坦氣象局局長。他們都在各自國家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肯定也會為“一帶一路”的建設發揮他們各自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襲艷春】再次感謝白院長和曹局長精彩的介紹。我想,白院長最后的寄語,包括結束語,也為我們今天的發布會劃上了特別完美的句號,希望大家更加關注于“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科技領域的合作情況。

再次感謝兩位發布人,也謝謝大家。另外,也再通知一下,明天下午3點鐘,我們會邀請商務部負責人,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的貿易聯通有關情況為大家介紹,歡迎大家出席,謝謝大家,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