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區生態狀況整體改善“增水”效果明顯

2017-09-14 14:0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西寧9月14日電(記者 李亞光)記者從青海省生態保護和建設辦公室獲悉,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12年來,國家在當地累計投入生態修復資金183.5億元。目前,這一地區生態狀況得到整體改善,“增水”效果明顯。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公認為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素有“中華水塔”之稱。上世紀70年代起,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當地生態加速退化,部分地區河湖一度干涸。

青海省發改委副主任、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李曉南介紹,2005年我國啟動為期9年的三江源生態保護一期工程,在草原植被恢復、沙漠化治理等生態修復領域投入資金86.5億元。2014年1月,治理面積更廣、標準更嚴格的三江源生態保護二期工程接續啟動,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97億元。

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與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前的2004年相對比,三江源地區各類草地平均覆蓋度增加11.6%,牧草產草量每畝增加29.66千克,荒漠化面積減少近500平方公里。因植被、土壤水源涵養能力提升,目前三江源地區每年可向下游多輸送近60億立方米的清潔水,水質達優良標準。

記者近年來走訪發現,在昔日生態退化較嚴重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等地,一度“斑禿”的黑土灘再度披上綠衣,“千湖美景”重現,野生動物種群也隨之增多。

李曉南介紹,目前三江源地區藏羚羊數量已由最少時的2萬只恢復至7萬余只,斑頭雁數量由不到1000只增加到3000余只,花斑裸鯉等50種高原珍稀魚類種群明顯增加。

“如今三江源地區生態退化趨勢已得到初步遏制,各項生態修復措施取得階段性成效。”李曉南說,目前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在當地同步有序推進,通過不斷優化治理措施、改革管理體制,這一地區的生態恢復進程在未來將持續加快。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