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總局局長:為經濟繁榮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2017-10-08 10:06 來源: 學習時報
【字體: 打印

為經濟繁榮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國家工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茅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圍繞營造良好的市場準入環境、市場競爭環境和市場消費環境,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積極推動市場監管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充分釋放我國經濟蘊藏著的巨大潛力,促進了我國經濟高效運行和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持續拓展,商事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這是向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進的重要標志

商事制度是規范市場主體和商事活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規定,是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基礎性制度。過去,我國經濟活力不足、創新乏力,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對微觀市場主體的行政審批過多、行政干預過多,制約了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我們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著力在減少行政審批、降低準入門檻、精簡工作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上下功夫,還權于企業,還權于市場,不斷降低投資創業的制度性成本,成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點,展現出鮮明的改革特點。

從試點探索拓展到整體推進。改革的頂層設計來源于基層實踐。我國改革開放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充分發揚基層的首創精神,為整體改革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商事制度改革同樣是從基層起步。2012年,廣東省率先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北京、天津、浙江、重慶等地區都積極開展了傳統登記方式改革。正是基于各地鮮活的改革實踐,我們與有關部門深入研究,于2013年10月報請國務院印發《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從2014年3月1日起全面推進改革,為推進改革做了整體設計,明確了改革的總體部署。

從微觀改革拓展到宏觀制度建設。商事制度改革,切入點是微觀,是針對百姓投資創業面臨的突出問題,著眼點是宏觀,通過改革著力推動體制機制的完善。改革之初,把注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把企業年檢制改為年報公示制等改革,看似微觀、具體,卻蘊含著豐富的改革內涵。不僅降低了準入門檻,提高了社會資金效率,也培育了市場主體誠信意識,為建立企業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先照后證”“證照分離”等項改革的推進,改革的焦點進一步拓展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職能的轉變,成為“放管服”這場深刻革命中的重要突破口。

從單一部門改革拓展到多部門的綜合性改革。最初的工商注冊制度改革、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主要是工商系統自身的改革,如將市場巡查改為隨機抽查等。隨著“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多證合一”改革任務的展開,商事制度就從工商自身的改革,拓展為部門之間的聯動改革,成為影響長遠、影響全局的綜合性改革。改革的綜合性越來越強,涉及的改革部門越來越多,改革的宏觀效應越明顯,相應對改革的統籌協調、部門協同、有序推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激發市場活力拓展到規范市場秩序。完善的市場經濟是有活力、有秩序的。沒有活力,市場經濟就失去了生機;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失去了保障。我們堅持寬進與嚴管相結合,在推動營商自由的同時,著力保障交易安全;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把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作為市場監管的重要著力點。積極探索事中事后監管新機制,企業信用監管機制和“雙隨機、一公開”等新型監管模式逐步形成。

從便捷準入拓展到便捷退出。市場主體的便捷進入和便捷退出,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客觀要求,也是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體現。大量市場主體進入,意味著大量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進入到經濟運行、進入到市場競爭。一些市場主體,不適應市場需求,缺乏競爭優勢,從市場中退出來,可以避免資源的無效占用。我們在提高市場準入便捷程度的同時,簡化市場主體注銷程序,加大對僵尸企業清理力度,破解創業者“退出難”的問題,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

把法制保障貫穿到改革的全過程。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過程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堅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堅持深化改革與法治建設相結合,始終遵循先立后破、依法改革的原則。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入落實依法行政的要求,不依靠紅頭文件,靠法律法規,確保改革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修改完善,使商事制度改革在法治下破題、在法治下完善。

通過幾年的實踐,商事制度改革改善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釋放了我國經濟蘊藏著的巨大潛力

改革前,市場準入門檻高、環節多、效率低、期限長、成本高,制約著百姓投資創業熱情。通過商事制度改革,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改革的宏觀效應不斷顯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夯實了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企業是創造就業、創造財富的源泉,是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許多國家都把新設立公司的便捷程度、新設立公司的數量增長,作為創業創新的重要因素,作為經濟繁榮程度的重要標志。商事制度改革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形成疊加效應,在全國掀起新一輪創業創新熱潮。新設市場主體持續較快增長,成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成為創業創新活力的風向標。

促進了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能。大量新設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意味著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的不斷涌現。近年來,在新設立企業中,服務業企業大增,占到80%以上。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為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新的動力。今年上半年,新設企業的結構性效應愈加突出,在三次產業中,第二產業增速加快,制造業明顯提高,與宏觀政策取向相一致,體現了振興實體經濟的政策方向。

擴大了就業和稅收,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就業不減反增,市場主體的大量涌現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據測算,2016年新設市場主體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達到40%。同時,新設市場主體的稅收貢獻不斷提升,為經濟繁榮發展提供了微觀基礎。據分析,通過“五證合一”“兩證整合”改革,新設市場主體經營狀況不斷改善,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持續提升。只要市場主體有就業、有稅收,相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會不斷提高。

改善了營商環境,提高了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從國際趨勢看,創造更為寬松便利的營商環境,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改革潮流,也是增強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我國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世行《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從2013年度到2016年度,我國營商環境的世界排名每年提高6位,這幾年共提高了18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商事制度改革,不僅增強了百姓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也提高了國際影響力。

從發展趨勢看,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依靠良好的市場環境保障發展的階段,由過去追求優惠政策“洼地”,轉為打造公平營商環境的“高地”,這是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市場經濟的內在活力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是經濟走向繁榮的重要基礎。良好的市場環境,是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綜合競爭優勢的體現。只有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市場機制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才能充分釋放,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才能充分激發,市場經濟才能公平競爭、優勝劣汰、高效運行。這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客觀要求。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動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重塑經濟增長新動能,關鍵是要發揮市場的力量,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只有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鼓勵競爭、鼓勵創新,才能依靠市場發現商機、培育創新,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新活力。只有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形成僵尸企業退出機制,才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只有打擊各種假冒偽劣、侵害企業權益行為,才能為企業健康發展騰出市場空間。只有改革扭曲市場競爭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消除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才能發揮我國統一大市場的優勢和潛力。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正處于深刻調整,競爭更為激烈。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場環境成為重要的競爭力。市場環境、市場監管規則不僅影響本國的市場經濟運行,也是影響跨國投資和國際競爭的重要因素。

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任務。傳統的政府主導、行政干預,對微觀市場主體的大量行政審批,已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轉變傳統的政府職能,關鍵要轉變傳統的思維定式,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按照市場化改革方向,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政府要從發展的主體,轉為推動發展的主體,要從過去直接干預經濟、配置資源,轉到加強市場監管、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上來。在新的發展時期,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就是謀劃最好的發展。

著眼未來,要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市場監管改革創新,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環境

貫徹落實國務院《“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的戰略部署,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圍繞營造良好的市場準入環境、市場競爭環境和市場消費環境,樹立現代市場監管理念,改革市場監管體制,創新市場監管機制,形成有利于創業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便利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營造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市場準入,是投資創業第一道門檻。門檻越高,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越少,市場越僵化,越缺乏活力。競爭促進繁榮,市場準入是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基本前提。改善市場準入環境,關鍵是要改革,目的是要放活。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改革市場準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條條框框限制。繼續推進“先照后證”和“證照分離”改革,全面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對標市場經濟完善國家的先進水平,大力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切實縮短開辦企業時間。

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條件。市場競爭環境是企業優勝劣汰、持續發展的運動場。企業要健康發展,需要市場公平競爭,否則,就不能優勝劣汰。目前,社會上出現一種好的趨勢,企業對政府優惠政策的期望在減弱,對市場公平競爭的要求在增強。這是我國企業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更相信市場,不再迷戀政策優惠。要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圍繞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創新市場監管機制。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企業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逐步建立以企業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新機制。加大競爭執法力度,加強商標、廣告、網絡、合同等領域市場監管,加大打擊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盜版侵權、互聯網新型傳銷等違法行為,規范市場秩序,凈化市場環境。

營造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充分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我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但由于產品質量和消費環境的制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還沒有充分釋放。全國兩會期間,百名企業家聯名倡議打假,表明假冒偽劣問題已經從消費領域延伸到生產領域,從影響消費者延伸到影響生產經營者。持續擴大消費,必須不斷改善消費環境,從天下少假到天下無假。要根據消費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加強日常消費領域、互聯網等新興消費領域和農村市場的監管,加強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維護良好的消費市場秩序。創新消費維權理念和機制,完善維權體系,健全維權渠道,加強消費宣傳和消費引導,提高百姓消費信心,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推進市場監管改革創新,不斷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市場經濟在發展,市場監管也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要健全監管機制,豐富監管手段,改革監管體制,強化法治保障。特別要創新監管政策,把競爭政策貫穿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用競爭政策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和體制完善。要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規范政府部門的不公平競爭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要既注重產業政策,又注重競爭政策,在對企業優惠支持的同時,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