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湖北十大科技事件

2018-02-05 13:30 來源: 湖北日報
【字體: 打印

為更好地引導全社會關注和支持科技工作,擴大科技工作的影響力,省科技廳自2012年開始舉行湖北“十大科技事件”評選,至今已是第六屆。6年來,湖北“十大科技事件”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廣受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2017年湖北“十大科技事件”評選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展示2017年度湖北科技創新工作的成果和業績,為創新驅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這次評選主要側重于在省內或全國影響巨大的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活動、科技發展成就等方面的科技事件。

2月2日,省科技廳召開新聞通氣會,公布湖北2017年度十大科技事件評選結果。省科技廳副廳長吳麟章向新華社、中新社、科技日報、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等15家中央、省級新聞媒體通報了相關情況。

經開門受理推薦、公眾投票、專家評選等環節,經廳長辦公會研究確定,最終從征集到的54件參選事件中評選出“湖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排名提升至全國第七位”“我國首個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投入運行”“鐵四院助力中國高鐵駛向世界”“科技部批準組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華中農業大學‘綠色超級稻’實現水稻生產方式革命性轉變”“武漢成立全國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局”“武漢楊森生物公司成功研制仿生小口徑人工血管”“武漢蘭丁人工智能宮頸癌診斷機器人面世”“華中科技大學首創‘鑄鍛銑一體’金屬3D打印技術”“我省2017年新增7名院士 實現省屬單位零的突破”等為2017年度湖北“十大科技事件”。

1湖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排名提升至全國第七位

國家科技部發布《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2017》和《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6-2017》顯示,湖北的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排名全國第七位,緊追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和浙江,比上年提升了3位。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科技創新能力排名提升最快的一次。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湖北省立足科教資源優勢,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先后出臺了“湖北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科技十條”等政策文件,全面優化了科技創新發展環境,極大地調動了高校院所、企業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積極性。特別是通過實施“科技成果大轉化工程”和“科技企業創業與培育工程”,加快了科教資源優勢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2我國首個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投入運行

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承擔建設的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以下簡稱“武漢P4實驗室”)于2017年1月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證書,8月獲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批復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質。我國首個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自此正式投入運行。武漢P4實驗室的運行,標志著我國擁有了最高生物安全防護級別的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為我國提供了一個國際先進的生物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將成為我國傳染病防控研發中心與烈性病原保藏中心以及聯合國烈性傳染病參考實驗室,在我國公共衛生應急反應體系和國際生物防范體系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為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和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3鐵四院助力中國高鐵駛向世界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高速鐵路Ⅲ型板式無砟軌道建造一體化創新技術與應用”項目確立了“設計、制造和施工一體化”技術路線,首創了Ⅲ型板式軌道全單元結構體系,研發了成套裝備,形成了系列標準,突破了國外專利制約,為我國“一帶一路”和高鐵“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項目獲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主編設計規范1部、行業技術標準7項,授權國家級工法4項、省級工法4項,發表論文12篇。項目成果先后推廣應用于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鄭州至徐州、北京至沈陽等高鐵項目,應用里程已超過3000公里。項目成果對于推動我國自主創新無砟軌道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由鐵四院牽頭研發的適用于高鐵網多車型高風壓模式下“高鐵/城際鐵路站臺關鍵裝備”,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已在武咸、武黃等湖北城際、佛肇、鄭開等國內多個城際鐵路工程得到應用,對促進我國高鐵裝備發展、提升我國高鐵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4科技部批準組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科技部批準組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依托華中科技大學組建)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國家研究中心是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將成為提升國家重大戰略性基礎研究能力的核心力量、引領國際前沿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的新引擎和引領光電科學發展的國際重要研究中心。

5華中農業大學“綠色超級稻”實現水稻生產方式革命性轉變

華中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綠色超級稻”,強調培育“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綠色品種,倡導并實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產模式。2013年、2016年兩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建立了高效準確鑒定評價綠色性狀的平臺,發掘鑒定了大量重要的綠色性狀基因和大批育種創新材料;構建了3000多份水稻基因組測序數據庫;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3項;構建了機插壯秧培育技術、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技術、精確節水節肥技術、秸稈還田與直播技術等一系列綠色超級稻關鍵栽培技術。近5年來,培育出具備多個綠色性狀的水稻新品種65個,獲得新植物品種保護權26個,育成了具備多個綠色性狀的不育系和恢復系20多個,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9000萬畝,對引領作物育種方向、促進作物科學研究內容與技術體系創新、推動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發揮著重要作用。

6武漢成立全國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局

武漢市率先在全國成立了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局,按照“虛擬機構、實體運作”模式開展工作,此舉開全國之先河,破體制之堅冰。科技成果轉化局局長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兼任,常務副局長由市科技局局長兼任,同時成立了高規格的工作領導小組和院士專家顧問團,領導小組組長由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擔任,院士專家顧問團負責為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咨詢論證和指導服務。自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以來,共舉辦五場專場對接活動,現場共計簽約206個項目,簽約總金額超過244億元。

7武漢楊森生物公司成功研制仿生小口徑人工血管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500萬的冠心病患者需要接受心臟搭橋手術,現在所用的移植血管依然是取自患者自己的人體血管,創傷非常大。小口徑人工血管的研制與開發一直是國際上的難題,至今沒有正式產品誕生。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聚氨酯材料為基質復合生物納米材料人工血管,極大優化了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和遠期通暢率,有望成為全球第一款上市的小口徑血管。該公司牽頭承擔了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具有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醫用衛生材料及輔料兩大類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許可證,并已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綠色審批通道。

8武漢蘭丁人工智能宮頸癌診斷機器人面世

2017年4月14日,在武漢市舉辦的2017年聯合國醫療衛生產品采購論壇上,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機大戰”:一臺由武漢蘭丁醫學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人工智能宮頸癌診斷機器人“Landing”,與5位國內知名病理學專家教授現場PK細胞學診斷。把承載著宮頸細胞的刷片放到“Landing”的鏡頭前,短短2分鐘內迅速掃描2000多個宮頸細胞,依次作出標記,甄別出癌變細胞,完成一次細胞學診斷,并出具報告。在公證人員的監督見證下,“Landing”提交的診斷結果與5位專家通過顯微鏡得出的診斷結果完全一致。該機器人的面世,全面宣告中國企業在宮頸癌人工智能云診斷技術上,已經邁入世界一流水平。

9華中科技大學首創“鑄鍛銑一體”金屬3D打印技術

華中科技大學張海鷗教授發明的“智能微熔鍛銑復合超短流程金屬3D打印技術”,在3D打印過程中加入了微鍛工藝,改變了傳統制造鑄鍛銑分離、流程長、需大型鑄鍛銑設備、耗資源重污染、復雜件無法整體制造的模式,突破了3D打印難以得到鍛件級零件的世界難題。目前成功制造發動機過渡段并通過烏克蘭航空鍛件標準質量檢測和實機考核,制造的GH4169高溫合金零件經美國通用航空公司測試疲勞性能超過鍛件。中國商飛集團、美國通用航空公司、歐洲空客集團已下訂單,采用該技術制造飛機關鍵零件。

10我省2017年新增7名院士實現省屬單位零的突破

2017年湖北共有7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徐紅星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武漢大學竇賢康當選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張清杰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海軍工程大學何琳當選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張聯盟當選中國工程院化學、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謝先啟當選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實現了湖北省屬單位院士零的突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馬丁當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兩院”院士73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1名(雙院院士1人李德仁),院士數量創歷史新高,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