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 太原闖三關

2018-02-11 07:4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禁煤令能否很快落實?采暖保障能否及時到位?空氣質量能否持續改善?
供暖季 太原闖三關

核心閱讀

2017年5月,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山西,要求解決太原散煤污染問題;3個月后,禁煤令發布。半年過去,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多少?進行中的藍天保衛戰,采暖保障是否到位?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的后招,有沒有考慮起來?記者進行了調查。

距離山西省委辦公點不遠的西山上,杜兒坪礦、官地礦、西銘礦……一個挨一個。隋唐時期,太原就開始燃煤采暖。這些年,燃煤造成的大氣污染也成為痼疾:2016年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高居首位,全年五級以上重污染天氣26天、全部集中在供暖季。怎么辦?禁煤——對煤都太原來說,還是頭一次。

第一關:時間緊、要花錢,壓實責任

除熱電廠和兩個城市熱源廠外,市區范圍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銷售、運輸、燃用煤炭——2017年8月太原發布市區禁煤令,10月起施行。

新規剛發布,就遭遇3個難題。首先就是時間緊任務重。8—9月啟動,11月供暖,取暖設備要替換、訂購、調試,家家戶戶還要安裝。其次是生活方式迅速轉變。不管是燃氣還是用電,群眾并不積極。“以前沒有用過,到時候不熱怎么辦?”更重要的是費用問題,用電用氣肯定比用煤要高。

“寧可犧牲點GDP,也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發展。”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帶頭領辦。

可是,政府文件出臺前,從企業到百姓,大家紛紛觀望,都等著政府補助政策,沒有紅頭文件,心里不踏實。供暖季就在眼前,等不起。為了搶時間、趕進度,市縣兩級環保、經信等部門全部動起來,基層人員馬不停蹄挨家挨戶做溝通,“政府承諾的,一定會兌現”。

終于,10億元拿出,啟動清潔取暖工程,太原市委市政府陸續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散煤治理工作方案等政策。“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每個人肩上都有責任、手中都有任務。”太原市環保局長竇力奮說。

不過,散煤污染一直是老大難,禁煤令到底管不管用?一系列數字說明了成效:市區燃煤鍋爐清零;36個城中村啟動拆遷,拔掉土小鍋爐1.2萬臺;51片棚戶區整體拆遷改造,3.6萬戶實現清潔供暖改造;晉源、小店、東山、清徐、陽曲5個熱源廠22臺1350蒸噸燃煤鍋爐實現清潔能源替代……

“減少燃煤至少400萬噸。”干了20多年環保的太原市環保局副局長王安才介紹,據監測,在往年污染最重的1月,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今年1月1日—15日,全市PM2.5平均濃度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5%;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5.7%;市區發生1天重污染天氣,較去年同期減少5天。

第二關:補企業、補居民,力度加碼

在晉源區晉祠鎮赤橋村,過去街道上全是家家戶戶壘的煤池子。你家這一堆,他家這兩堆,串個門都得繞著走。下禁令容易,清潔取暖改造可不容易。“比如煤改電,一開始大家有疑惑:暖不暖?換了設備誰買單?還有就是電費能不能扛住?”村支書梁金柱坦言。

在農村,點多面廣。更換取暖設備,有的房子是磚瓦房,好安裝;有的是土坯房,得先搭支架,再裝設備,確保牢固。尤其是大家居住分散,不少人住在山坡上,遠離集中區域。鋪上300米管道,才接上兩三戶。別說老百姓擔心電費,燃氣公司、供電公司都覺得成本高、不劃算。

對此,太原出臺政策。補企業,政府補貼燃氣企業1萬元/戶,用于管網敷設、路面開挖恢復、燃氣壁掛爐、燃氣灶具和安裝等。補居民,使用空氣源熱泵供暖的,政府補貼設備購置費的93%;每個采暖期,政府補貼煤改電農戶不分峰谷每度電0.2元。對低保戶等困難群眾,還有相關的一次性投資免費、采暖運行費補貼等支持……

如今,“室內干干凈凈,恒溫20攝氏度,屋外不再灰蒙蒙的。”在上海讀大學的王敏,放假回家后發現不用辛苦燒鍋爐了。媽媽崔娟娟介紹,煤改電以后,空氣源熱泵一天最多用五六十度電,一個冬天電費1600元,比以前能省一兩千元。

任根元和老伴往年都在城里過年,今年返鄉了。“以前一個冬天燒六七噸煤。每天不是添鍋爐就是打炭,還常常不暖和。現在用上暖氣片,按鈕一開很方便。”

赤橋村也變了模樣。街道干干凈凈,健身有公園,活動有廣場。“加上我們這些年新種的400畝水稻,60畝晉祠白藕,游客來了住民宿,準保有好心情。”梁金柱說。

第三關:抓減排、調結構,長遠打算

煤都的冬天,以往不少人要去南方躲霾。今年,來自福建龍巖的茶商葉金品沒有南下,“空氣質量確實變化大,有時候早起遇上霧霾,快中午藍天又出來了。”

“燃煤總量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氣象擴散條件一轉好,空氣質量就變好了。”王安才介紹,2017年太原一級優天氣才11天,今年1月上半月,已連續兩天一級優。

除了下禁令,還有什么辦法管長遠?從一煤獨大,到煤與非煤兩翼齊飛,產業轉型成為關鍵一招。凡不利于空氣質量改善的生產、建設、經營等活動要做出相應調整,影響突出的堅決停產或停工——2017年,太原市確立空氣質量改善優先原則:全市工作服從服務于空氣質量改善。

一方面,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新材料等產業崛起,太鋼T800碳纖維、江鈴重汽整車及發動機、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建成投產。去年1—11月,裝備制造業規模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42%,同比增長17.2%。

另一方面,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4×30萬千瓦)燃煤機組實施停產,年減少燃煤量260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硫3200噸;太鋼渣場全封閉改造,年減排無組織粉塵4460噸;16座焦化廠治理工作全面達標;兩個鋼鐵行業完成特別排放限值改造。

“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太原市委書記羅清宇表示,太原要真正扛起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的工作責任。(記者 周亞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