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接近“甜蜜點” 警惕風險點

2018-02-13 07:3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

多位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中國經濟:接近“甜蜜點” 警惕風險點

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舉措受到全球關注。高盛公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已非常接近“甜蜜點”。多位專家表示,這種判斷觀察到了中國經濟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趨勢——

高盛公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迪安竹日前表示,從宏觀經濟管理的角度看,目前中國的產出接近潛在產出水平,通脹率接近目標通脹水平,可以說,中國經濟已非常接近“甜蜜點”。

據了解,“甜蜜點”本是網球等球類運動術語,指球拍拍面的最佳擊球位置,是最能把球準確高效地擊打出去的點。專家認為,2017年對中國經濟而言是非常好的一年,在經濟增長提速的同時,信貸增速明顯放緩。

對于中國經濟接近“甜蜜點”的這一說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贊同,認為其觀察到了中國經濟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趨勢,但專家也提醒,不宜盲目樂觀,我國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提質增效任重道遠,要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打好三大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動能轉換見成效——

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升

“應該說,‘甜蜜點’的這個說法,確實是看到了中國質量在改善、結構在優化的方面。在沒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刺激政策的情況下,去年經濟增長表現依然不錯,這與我國持續推進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是有關系的。”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他同時強調,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投行的觀點可以作為參考,但不必過于看重。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顯著貢獻,值得高度關注。這將是一個比較樂觀的長期因素。”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認為,這有助于理解為什么在中國經濟增長還沒有完全走出結構失衡困局,國際社會投資還面臨歐美經濟結構調整滯緩,增長恢復緩慢的外部影響的情形下,中國經濟能夠取得6.9%的超預期增長。

據統計,2017年全年PPI上漲6.3%,CPI上漲1.6%,石磊分析認為,這表明中國經濟并沒有出現因經濟增長而導致通脹的矛盾局面。這是另一個非常值得看好的因素。

“當然,短期好不一定等于長期好,但沒有短期好就根本不可能有長期好。”石磊表示,“我更希望這個甜蜜點能延長成一條線,擴大成一個面”。

在石磊看來,推動經濟長期走好,需要從3方面考量:從企業層面看,有沒有真正走入依靠科技進步來推動發展的通道?從產業層面看,有沒有形成以科技進步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從而對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較長時期的引領支撐作用?從宏觀層面看,在哪些方面可以把當前好的形勢,延展成為較長時期內面積更大、層次更深的增長態勢?

石磊認為,2018年第一季度的經濟表現非常關鍵。如果依然能夠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第二季度將進入穩定的生產過程,投資和貿易都會穩定增長。“如果把2018年的經濟發展當做一首交響曲,第一季度是引子,目前來看,旋律還是比較強勁的。”

發展出現新活力——

結構優化成績明顯

“2017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而且取得顯著成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分析指出,去產能、去杠桿和去庫存降低了舊經濟形態運行的風險,特別是僵尸企業占據的資源被重新釋放出來,并逐步引導流入新經濟領域。經濟結構由舊重粗放的經濟形態過渡到新輕的集約經濟形態,由投資和出口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消費和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工業企業在減負后利潤有所回升,質量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通過鼓勵創新創業等政策,現代服務業得到蓬勃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總體上看,2017年的經濟發展朝著預想的目標運行,經濟結構優化已在路上,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后也處在提質增效的道路上。”劉向東說。

迪安竹認為,過去一年,中國在一系列政策收緊的背景下實現了較快增長。這些政策收緊主要體現在:加強針對影子銀行等領域的金融監管,抑制了整體信貸增速;加強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控,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行而沒有產生更廣泛的通脹壓力。

“高盛選擇的這幾個指標,都是我們分析中國經濟不可忽視的點。”石磊告訴記者,這些指標中,有的是限制增長的因素,有的是穩定增長的因素,還有的是刺激增長的因素。對于這些調控舉措,需要從中長期效果來辯證看待。

石磊舉例說,比如加強金融監管,短期來看使貨幣投放量減少,但長期來看穩定了金融基礎,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從虛擬經濟轉向實體經濟。去年貨幣投放量增長比較溫和,沒有超過經濟增長的需要來過度投放。“應該說,2017年是房地產市場調整效果最好的一年。”石磊認為,預期是一個重要的虛變量,會直接影響實變量。房地產調控正是有效穩定了中長期預期,從而使投資和消費結構趨于理性。

“總的來說,對金融風險加強管理是必要的,效果是好的。2018年應該繼續保持這一態勢。從房地產行業來看,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的消費需求的增長,是必要的,效果也是好的。2018年要進一步增加廉租房和公租房的供給,尤其是要滿足作為先進生產力的年輕人的住房需求。”石磊表示。

仍然不平衡不充分——

潛在風險隱患不可忽視

“從經濟走勢看,2017年確實比較接近‘甜蜜點’,但并不意味著這就是高質量發展的最佳狀態,相反,經濟中尚未暴露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發展問題還有很多,高質量發展的任務還很重。”劉向東指出,我國正在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其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重要的手段。此外,雖然通脹目標比較接近目標水平,但較少考慮了資產價格波動的因素,資產價格泡沫問題依然亟待解決。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還需要處理掉前期積累的各種潛在風險。

王軍認為,“去杠桿”是2018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要控制住杠桿繼續上行的風險,把杠桿的結構調整好。此外,還要大力培育新動能,發展實體經濟。“去年環保攻堅力度非常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也是可控可預期的。好的措施要繼續實行,不能因為形勢略好一些就放松要求。”王軍說。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羅來軍指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首先要防范和化解當前的重大風險,其次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質量提升,而這兩方面都不是短期內能夠得到解決的。

羅來軍認為,強監管在一定程度上緩釋了金融系統風險,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無序擴張的情況也有所改善。但是,風險的嚴重程度并沒有根本性扭轉,仍不能掉以輕心。

“債務的結構值得注意。事實上,有些地方政府的債務累積,與近兩三年來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尤其是加大對相關公共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資金支持是有關系的。”石磊表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需要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改善整體供給結構。

羅來軍認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著重關注幾個方面:一是繼續推進金融監管,繼續制止和清除違規的金融業務和活動;二是對地方政府債務和盲目投資問題,應采取切實的制止和糾正措施;三是貨幣投放仍應保持穩健中性,既減緩潛在的通脹壓力,又阻止催生進一步的資產泡沫;四是宏觀審慎監管既要重視系統性金融風險,也要重視結構性因素監管,對于重點城市、重點省份的債務,對于部分行業和部分產品的風險,應加強監控和整改力度;五是對房地產市場要加大市場性機制的建設力度,減弱對土地財政和房地產支撐經濟的依賴。

在石磊看來,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剛剛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釋放出農村新一輪發展的制度紅利,并伴隨著新的土地紅利。農業是巨大的寶庫,如果沒有保護好、發掘好、利用好,就是丟掉了一個重要資源。

“對于未來的發展,我們不能簡單地滿足于猜測暢想,更要看到我們腳下還有很多溝溝坎坎,要扎扎實實地做工作。”石磊說。(記者 熊麗)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