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自然睡個美容覺 湖北公布
耕地草地河湖休養生息方案

2018-02-27 10:06 來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
【字體: 打印

人要漂亮,要睡好“美容覺”;耕地、草地、河湖等自然生物要美麗,也要休養生息。2月26日,從省發改委獲悉,湖北省正式出臺《湖北省耕地草地河湖休養生息實施方案 (2016-2030年)》,到2030年,湖北要基本建成空間布局合理、經濟生態高效、城鄉環境宜居、資源節約利用、綠色生活普及、生態制度健全的“美麗中國省級示范區”。

耕地休養生息,主要包括耕地有機質提升行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輪作休耕試點、推進退耕還林還草、耕地污染防控治理等。該方案提出,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7288萬畝,耕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到2030年,在全省范圍內針對不同區域建立合理的輪作休耕制度。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到400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1個百分點。

河湖休養生息,包括河湖水污染防控、重點河湖治理與修復、保障河湖生態用水、保護和合理退還河湖生態空間、保護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資源等。方案提出,歸還被擠占的河湖生態空間,逐步減少“人水爭地”現象,構建健康的河湖生態系統。

草地休養生息有大動作。該方案中,除增加生態脆弱區草地植被、提升品質、以草定畜等措施外,還將推行草地確權承包制度。到2030年完成全省所有草地的確權承包工作。

集中資金辦大事。我省將發改、財政、國土、水利、農業、環保等部門原來分散使用的項目資金統籌整合,集中使用,解決關鍵問題。同時,通過政府投入引導,讓利社會資本,聚集社會投資建設,配套支撐資金,完善鼓勵政策,實施以獎代補、貼息等多種方式,拓寬資金多元化渠道,吸引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耕地河湖草地生態保護。

綠色湖北,讓大自然休養生息

耕地休耕,增植草地、河湖休養……最新出臺的《湖北省耕地草地河湖休養生息實施方案 (2016-2030年)》,描繪了未來十幾年我省的綠色發展藍圖。

耕地 開展階段性休耕試點

方案提出,我省將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休耕、輪作等措施,為耕地“解乏”。2020年前,我省將開展一系列休耕試點。

在宜昌、十堰、咸寧、恩施等四個市州轄區內的石漠化重點縣(市、區)中,各選擇一個縣(市、區),開展耕地階段性休耕試點。

對納入《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十三五”專項建設方案》的10個項目縣(市、區)、30個革命老區縣(市、區)以及丹江口庫區水源區的10個縣(市、區)各選擇一個縣(市、區),有計劃地開展耕地季節性休耕試點。

在1+8城市圈的各市中,各選擇一個縣(市、區),調整種植制度,開展新型輪作模式下的品種選育搭配、栽培技術完善、結構模式優化等試點,減輕耕地負荷。

在江漢平原、鄂東沿江平原、鄂中丘陵、鄂北崗地(中國有機谷——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開展糧經飼統籌,調整種植結構,推行再生稻、稻漁共作、油(肥)-稻-再、小麥-玉米、馬鈴薯-玉米、水稻-蔬菜等多種輪作模式,發展綠肥、豆類等養地作物,開展輪作制度改革試點。

2020年后,在總結輪作休耕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各區域耕地利用情況,在全省逐步推行土地輪作休耕。至2030年,在全省范圍內針對不同區域建立合理的輪作休耕制度。

河湖 讓魚兒有個安寧的家

河湖休養方面,主要是保護和修復河湖的生態系統功能,實現水生態空間不減少、生態用水得到保障,水質能夠維系良好的狀況,生物多樣性能夠得到保護。

我省將以宜昌市為試點,推進長江干流河段總磷污染防治。方案提出,嚴禁在長江干流及主要岸線1公里內新建重化工及造紙行業項目,嚴控在長江沿岸地區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項目。強化對長江、漢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排污口的整治,依法取締非法排污口。

同時,以丹江口庫區、府河、漳河流域、梁子湖流域、洞庭湖區(湖北)、三峽庫區、四湖流域為重點,建設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

以漢江流域為重點,著力推進漢江沿線主要濕地建設及城市岸線生態防護工程建設,同時開展劣V類水體治理,加強漢江中下游流域水體沿岸的生活源污染治理,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優化排水體制,增加河道流量。

此外,對網湖、童家湖、野豬湖、赤東湖、大冶湖等典型湖泊開展綜合試點治理,統籌實施江漢平原湖泊濕地水生態保護與修復。

在洪湖、長湖、梁子湖、斧頭湖、汈汊湖五大湖泊的46個圩垸實施永久退垸(田、漁)還湖;在洪湖濕地、沉湖濕地、大九湖和龍感湖、丹江口水庫濕地、網湖濕地、向陽湖濕地退耕還濕。

對全省79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將實行全面禁捕。重點保護我省長江江豚、中華鱘、大鯢、橄欖蟶蚌等重要珍稀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以及武昌魚、黃顙魚、中華倒刺鲃、翹嘴鲌、泥鰍、烏鱧、黃鱔、鱖、短頜鱭、絹絲麗蚌、中華鱉、細鱗鲴、多鱗白甲魚和“四大家魚”等主要水產品種。

草地 2030年完成確權承包

生態脆弱區草地植被將“植密”。輕、中度石漠化地區,選擇葦狀羊茅、鴨茅、白三葉、胡枝子、多花木藍等抗逆性強的牧草,采用“灌草結合”的種植模式。重度石漠化地區實施禁牧封育,采用“見縫插針”方式補播多花木藍、胡枝子等灌草。嚴重水土流失和沙化退化地區,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擴大林草等生態用地。

同時,推行閑置田(地)的糧-草-畜生產模式、荒坡(地)的林-草-畜生產模式,果園(荒山)的果-草-畜生產模式,湖泊和水庫塘坡地的魚-草-畜生產模式。到2030年,人工種草145萬畝,基本實現草食畜牧業發展與飼草供應、自然資源稟賦相匹配。

到2020年完成全省草地資源的清查工作。草地承包采取政府主導、堅持“穩定為主、長久不變”和“責權清晰、依法有序”的原則,扎實穩妥推進承包確權,實現承包地塊、面積、合同、證書“四到戶”。到2020年,完成1到2個地市州草地確權承包制度的試點工作,到2030年完成全省所有草地的確權承包工作。(廖志慧)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