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5%

2018-05-10 12:09 來源: 廣西日報
【字體: 打印

國際一流的鋁熔體除氣除渣技術令人嘆為觀止,最長的大推力重型火箭用鍛環用坯、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型材等廣受贊譽的“南寧制造”在廣西南南鋁加工車間誕生。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南南鋁躍升至產業鏈頂端,2017年產值突破55億元,技術裝備水平居世界同行業前列。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造福一個民族。”廣西農科院的“雜交水稻優質化育種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解決了雜交水稻高產不優質的難題,目前已在多個省區累計推廣1億多畝,使我區雜交稻與泰國香米相比有巨大的產量優勢,而在米質外觀、口感方面毫不遜色,糧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登上全國乃至世界的舞臺,廣西正以豪邁的姿態展現創新的硬實力。

經濟后發,如何追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經濟爬坡過坎的過程中,廣西認準一點發力:借力創新,加速搶跑,彎道超車。為了解好創新驅動發展這道“時代考題”,廣西奏響了創新最強音——

立柱架梁,頂層設計與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全區明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出臺落實創新大會配套政策體系。《廣西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辦法》《廣西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廣西重點研發計劃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文件出爐,自治區層面初步確立了相互匹配、相互支撐、各有側重的政策體系。

劍指難點痛點,破除體制機制藩籬,激發創新活力。我區科技體制改革向縱深破冰:建立統一的科技管理平臺,把分散在10多個部門的130多個科技專項進行優化整合,形成新五類計劃體系,科技資源長期存在的分散、封閉、重復、低效等現象得到明顯改善;在全國首創并啟動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常態制,取消申報負責人年齡和職稱限制,降低申報門檻,這一科研“放管服”模式迎來科研人員投身科研活動的新熱潮。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把閑置的科技成果用起來。實施中央駐桂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落桂工程,全區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風生水起,制定了科技成果轉化認定標準,加強科技成果的產出和管理。

厚植創新土壤,施予陽光雨露。圍繞打造廣西創新驅動發展“九張名片”亟需突破的“技術攻關清單”,通過新設50億元創新驅動專項發展資金、組織實施102個科技重大項目、將自然科學基金從原來的每年6500萬元增加到2.5億元等重大舉措,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協同攻關,產業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目前自治區重點實驗室達94家,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236家,為企業唱好創新大戲保駕護航。

加滿油、拉滿弓、鼓足勁,全區撲下身子抓落實換來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廣西2017年科技進步貢獻率(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5%,提高8.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數增加2.8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高于規模以上工業5.8個百分點;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和擁有量增長率連續4年位居全國前列,成為全國首批3個特色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試點之一;在柴油發動機、鋁合金、三維石墨烯制備、工業廢水處理等領域取得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廣西主持或參與的1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實現歷史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榮獲2017年度廣西科技進步獎的148項科技成果“含金量”提升,技術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經濟效益明顯。據統計,獲獎項目2013-2015年3年間,項目完成單位實現新增銷售收入321億元,新增利潤29億元,新增稅收16億元。2013-2015年3年間,技術推廣應用單位實現新增銷售收入281億元,新增利潤120億元。

自治區科技廳廳長曹坤華表示,在這個追逐創新的時代,廣西科技不斷激發創新潛能,正從“追趕者”闊步奔向“并行者”乃至“領跑者”。(記者 李新雄)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