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強國:不僅“走得了”,更得“走得好”

2018-06-23 08:5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

“我真是落伍了,國外哪有這么多共享單車啊,方便又環保!”前不久,旅美多年的留學生葉臨風剛回北京,便被中國街頭的出行新場景震撼了,“地鐵覆蓋全城、高鐵聯通全國、專車隨叫隨到、快遞次日可達……中國交通發展太神速了,在一些領域,恐怕連歐美都追不上咱們!”

“路修得越來越好、機場建得越來越大,可只要路還經常堵、飛機還老晚點,就不能算強。”在北京出租車司機唐師傅眼中,交通強國絕非修橋筑路那么簡單,“不僅‘走得了’,更得‘走得好’!”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于交通發展現狀,不同個體有著不同認識;而對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交通強國”,大家也有著不同理解。在國務院新聞辦22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5位交通運輸行業的優秀代表分享了對交通發展現狀的體會。

北斗的“中國精度”

“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大家對發展北斗的國家戰略意識上的變化。還記得剛到交通運輸行業的時候,這個行業非常不了解北斗,說GPS用得挺好的,沒有必要發展北斗吧。”1995年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淑芳,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首批大學生之一,“但是隨著大家對衛星導航系統知識的熟悉,逐漸意識到衛星導航確實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于是,交通人開始主動應用北斗,掀起全社會‘北斗熱’。”

如今,我國首個北斗星基高精度增強服務系統——“中國精度”自2015年6月15日正式面向全球用戶提供服務以來,3年間經歷了蓬勃發展,基礎用戶量目前已超過5萬。

根據我國對北斗系統的規劃,2018年北斗將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2020年全球衛星組網完成,全球用戶都可以獲得連續、穩定、可靠的北斗導航公開服務。“中國精度”的愿景是代表中國北斗產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成為時空信息領域全球領先的高精度專業產品與服務提供者。

與此同時,不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海上救撈行業,也因為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逐步建立起覆蓋我國重點水域的立體救撈網絡體系。

“救撈隊伍剛剛建立的時候才120人,當時靠手拉、肩扛,發展到現在空中有救助直升機,水面上有大型專業救撈船舶,水下有搶險打撈裝備,形成‘三位一體’的隊伍建制。我們現在有各類救撈船舶195艘,救助直升機20架,飽和潛水作業能力達到300米,還有水下機器人ROV作業能力達到3000米,水下掃視深度達到6000米。”廣州打撈局打撈工程船“華天龍”工程總監鐘松民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交通運輸行業不斷發展的背后,是科技創新的巨大推動力。“科技創新推動著中國交通運輸快速發展。”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院士表示,“交通運輸迅猛發展,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從交通大國到交通強國的距離

高速鐵路總里程、高速公路總里程、港口萬噸級泊位均居世界第一,全社會客運量、貨運量穩居世界前列……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接續努力,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

回憶幾十年來航運的發展,54歲的長江引航中心高級引航員姚澤炎自豪地說:“長江港口對外開放已經35年了,我親身經歷了長江航運的歷史巨變。20世紀80年代初,幾天輪到引一艘船,現在每天引一到兩艘船。那時候的船只有1~2萬噸,現在都能引10~20萬噸的船。前幾天我將世界上最大的40萬噸礦砂船‘招商夢1’安全引領出江,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航運事業的這些變化也是我國身為‘交通大國’的一個縮影。”

成為交通大國,讓我們擁有了邁向交通強國的底氣。那么,我國距離交通強國的目標還有多遠呢?

就綜合運輸水平看,我國的效率還有待提升。在貨運行業,依托兩種及以上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多式聯運是能夠充分發揮組合優勢、最大限度提高運輸效率的方式。“目前,我國多式聯運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總體水平不高。”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說,在發達國家,集裝箱的海鐵聯運比例通常都在20%至40%,而我國只有2%;多式聯運占全社會貨運量的比例,美國為10%左右,我國僅為2.91%。

在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院院長張國華看來,“交通強國不僅是鐵路、公路、航空、港口各自要強,更要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和網絡體系都強起來,提升整體的運輸效率及服務水平。”

歷史上,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等大國崛起的進程證明,交通強弱與國運興衰息息相關。“無論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進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都需要我們銳意進取、埋頭苦干,腳踏實地建設交通強國,從而為強起來的中國提供更堅強的動力、更充足的底氣。”懷進鵬說。(記者 訾謙)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