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發力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2018-11-01 21:2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貴陽11月1日電(記者 蔣成)記者從近日在貴州省銅仁市召開的全國生態保護與修復經驗交流現場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各地扎實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多個樣板。

2013年,國務院批準了《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年)》,對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進行系統部署。為促進各地抓好任務落實,國家發改委聯合科技部、氣象局等多個部門啟動了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建設,于2015年公布了30個地市級和113個縣級示范區名單,涉及森林、草原、河湖、濕地、海洋等主要自然生態系統類型,以及生態扶貧、生態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相關重點任務。

經過全國上下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介紹,目前,林草植被覆蓋度穩步提升,土地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三大生態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濕地、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取得積極進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日益加強。

“森林覆蓋率已從本世紀初的16.6%提高到了22%左右,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年均減少16萬公頃。”張勇說。

三年來,一些地區將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重點任務納入地方“十三五”規劃綱要和重點專項規劃編制清單,并將生態保護與修復相關指標及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級各部門,確保了規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四川省南江縣,示范區建設規劃中儲備了97個項目,目前已嚴格按規劃建成56個,體現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精準性和約束性。

一些地區建立跨區域綜合執法工作機制。福建省三明市在原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的基礎上,集中了水利、國土、環保、林業、礦業、安監等部門在生態管理領域的行政處罰權,成立了生態綜合執法局,在18個鄉(鎮)配套組建生態綜合執法分局,全面履行生態環境監督檢查職能,起到了“生態警察”的作用。

貴州省石阡縣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石漠化嚴重,近年來通過生態保護和修復,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7.78%、石漠化土地治理率達73.8%,綠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90.6%。

浙江省淳安縣注重農旅融合,打造湖庫地區美麗宜居新城,建成150公里的環千島湖綠道,串聯沿線15個景區景點、5個風情小鎮、20個度假村落和470個民宿民居,帶動沿線10個鄉鎮130個村莊20余萬百姓增收致富。

生態保護與修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張勇說,“雖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是部分生態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濕地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尚未扭轉,森林資源質量總體還不高,草原生態總體惡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轉,農田開發過度,耕地質量退化,海洋生態風險源多等問題仍然突出。”

張勇表示,下一步,要從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建設、推進生態產業發展、開展生態扶貧、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等方面持續發力,扎實有效地把生態保護與修復各項任務落實好。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