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政府工作報告的“KPI意識”值得點贊

2019-03-02 10:39 來源: 鳳凰網·政能亮
【字體: 打印

3月1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36組數據,全面展示了2018《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在2019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這一舉動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有媒體將這些數據稱之為政府工作報告KPI成績單,這一形容恰如其分。因為如果把政府比作一家企業的話,這36組數據無疑是關鍵業績指標(KPI)。


GDP增長達6.6%,高于此前設定的6.5%的增長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1%,低于原定3%的指標;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超過原定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1%,比原定目標多出0.1個百分點;移動網絡流量資費降幅達63%,是原定降幅30%的兩倍還多;全年為個人和企業減稅1.3萬億,超出原定目標兩千億……這些數字無一不重要,無一不是體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核心內容。

這樣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來之不易,每一個KPI完成的背后,都有從中央到地方諸多部門的共同努力。正是在這樣的努力下,不僅沒有辜負公眾信任和期待,全部完成之前設定的指標任務,許多經濟、社會、民生指標還大幅超過原來的目標設定。這些斐然的公共治理成效,顯然不只是紙面上的,而是在現實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KPI成績單所帶來的民生紅利,最終落在我們每個人頭上,給了公眾滿滿的獲得感。

政府工作報告重視KPI,這是近幾年來的一個趨勢。全國兩會前夕,相關方面公布《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已經成為了“標準動作”。例如在去年,不僅公布了36組KPI,而且公開了每個KPI的牽頭部門。透過重大政策KPI,展現出政府積極施政的決心和強大執行力。

政府施政的“KPI意識”確立,無疑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其實,“KPI意識”沒什么高深之處,它無非是告訴民眾,政府這一年最關鍵任務是什么,以及他們如何檢驗自己有沒有完成這些任務。KPI使得政府績效管理有了明確的抓手,給了民眾評價、考核政府以最大的便利。

從世界范圍看,政府施政引入KPI,源起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由于經濟衰退,許多發達國家債臺高筑,使得民眾對于政府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產生懷疑,促成了“政府再造”的風潮。于是,許多國家的政府引進新的管理理念,開始向企業學習,采取民間企業的績效考核模式。

美國學者戴維·奧斯本和特德·蓋布勒在他們合著的《改革政府》一書中提出了以企業家精神改革政府的基本原則,并認為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終將會代替傳統的官僚主義模式。這種新型的“企業型政府”的模式,使得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務的官僚機構,而成為講究質量、追求效率的企業型組織,政府工作更多以民眾的需求為導向,保證了公共服務的高效率和高質量。

十八大報告提出“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繼續簡政放權、推進機構改革、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政效能,并明確提出,要“嚴格績效管理,突出責任落實,確保權責一致”。政府管理中越來越突出了績效管理“指揮棒”作用,這和企業型政府的國際潮流一脈相承,即用企業中廣泛運用的科學管理方法,改善政府效率和活力,實現社會的良善治理。

政府工作報告KPI成績單,推進政府績效管理的一個生動而鮮活的案例。在政府轉型的關鍵時期,強化績效管理,用企業理論、企業家精神來影響和引導的政府改革,是政府管理改革大勢所趨。在為政府施政的“KPI意識”而點贊的同時,也需看到,如何讓政府施政的KPI更科學、更合理,讓每個KPI都真實反映政府的競爭力、執行力,如何提升民眾話語權,讓民眾滿意成為可量化測度的考核指標,未來依然任重道遠。(特約評論員 于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