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推動科技機制體制創新,有效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2019-03-13 17:42 來源: 文匯APP
【字體: 打印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說成績、話挑戰,定目標、談任務,就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提出了幾個方面的實施路徑,抓住了根本,目標措施明確。

一是關于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報告提出,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大力簡除煩苛,使科研人員潛心向學、創新突破。當前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產業應用領域存在一系列“卡脖子”難題。這表明了國家對當下科技體制機制面臨問題的清醒認識,又指出了未來改革的提升途徑,目標明確、路徑清晰。

近幾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總體上看,已出臺的一系列人才評價政策有力地激發了創新創造活力。但在具體的實踐中會發現,國家出臺的這些人才評價政策尚未得到完全落實,甚至出現落地難,“以論文論英雄”“以‘帽’取人”等現象仍然存在。我國一定要盡快建立起適應大國崛起的國家評價體系,要鼓勵和獎勵一批為國家利益積極奉獻的科技工作者,要盡快建立起激勵科技人才的國家榮譽體系,讓優秀的科技工作者獲得尊重、感到尊嚴和價值實現。

二是突出強調企業是創新主體。報告提出,“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企業是創新主體”的評價體系。一方面,企業在人才和科學評價方面缺少話語權,企業人才與科研院所人才流動難。而且出于對技術和商業機密保密需要,企業研發人員很少發表論文,以致職稱普遍不高。另一方面,職稱又是申報項目和獎勵的“硬杠杠”,導致企業在這些方面很吃虧。

相信,未來會以報告的論述為指導,完善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人才評價標準,強化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在人才評價中的作用,讓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創新人才在全社會有上升通道。

三是引導科學界樹立好作風。報告提出,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當前名目繁多的評審和評價讓科技工作者應接不暇,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評價導向的人才“帽子”滿天飛。目前我國大多數科技工作者集中在高校,高校也是“四唯現象”的集中區域,激發高校活力、釋放高校科技生產力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建議以“非利益化評價”為原則,不把人才榮譽性的稱號變成承接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職稱評定、獎勵評定和薪酬待遇等資格和標準。

正如報告中所提到的,我國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人才隊伍,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就一定能夠迎來各類英才競現、創新成果泉涌的生動局面。(作者: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吳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