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帶一路”,
這個歐洲國家感謝中國“鐵哥們”

2019-04-11 17:06 來源: 海外網
【字體: 打印

當地時間4月8日下午,李克強總理抵達布魯塞爾與歐盟領導人會晤。(圖源:中國政府網)

4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啟2019年首次歐洲行。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是李克強總理此訪的重要議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區域合作的有益機制,為深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傳統友誼、加強互利合作搭建了良好平臺。李克強總理此訪將如何推動“16+1合作”提質增效引發廣泛關注。

“16+1合作”啟動7年來,得到了中東歐16國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 已構建起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格局。尤為引人矚目的是,16個中東歐國家已全部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16+1合作”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典范。近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飛速增長的貿易額就極具說服力。中東歐16國人口和面積均超過歐洲的1/4,而其對華貿易總額2012年僅為521億美元,還不到中歐貿易總額的1/10,但這一數字在2018年超過824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與中東歐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案例不斷增多。河北鋼鐵集團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斯梅代雷沃鋼廠成立于1913年,雇員5000多名,間接提供了16000余個工作崗位,被稱為“塞爾維亞的驕傲”。然而,連年虧損使這家“百年老店”面臨倒閉的風險。2016年,河鋼正式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通過技術更新和內部改革,扭虧為盈,解決了數千人的就業問題,救活了一座歷史名城。筆者到河北鋼鐵集團斯梅代雷沃鋼廠調研時,親身體會到當地員工對中國的感激之情,他們把中國人稱為好朋友、好兄弟和鐵哥們。他們表示:“感謝河鋼讓我們生活下來,看著祖祖輩輩工作的鋼廠能夠起死回生,我一定在這里好好工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河北鋼鐵集團斯梅代雷沃鋼廠的中方管理團隊只有不到10人,卻保留了5000人規模的塞方職工。這種“利益本地化、管理本地化以及文化本地化”的理念,把中國模式與塞爾維亞元素融為一體,實現了“一帶一路”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結合。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無論是中國高鐵走向歐洲的標志匈塞鐵路,還是中國公司承建的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都是“一帶一路”造福當地的生動案例。

當然,未來要進一步推動“16+1合作”提質增效,推動中國中東歐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還需要從四方面繼續發力。首先,要以人才為關鍵,解決人才缺失的痛點。比如,塞爾維亞規定必須要有當地認證資質的設計人員進行設計,設計稿才能通過。中國企業若因不了解當地法律規定會造成很大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給項目增添負擔。其次,要以規則為導向,“標準與規則”才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長久之道。中國往往秉持結果導向,歐洲人則是程序導向,歐洲標準與中國標準也存在差異。“走出去”不只是傳播自己的經驗和技術,也是一個反向學習的過程,中國企業應該學會適應歐標,以規則為導向,讓規則意識為企業的長久發展保駕護航。

再次,要以本土化為目標,堅持“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理念。一個“走出去”成功的公司,不僅要有助于國家戰略,為企業提供利益,也要讓當地人民感受到榮辱與共之感,形成“命運共同體”。

最后,也要注意審慎抉擇,強化風險意識。雖然前期調研對于民企來說是一項耗資不菲的工程,但風險評估能防止企業虧損,并促進企業成功“走出去”。(史志欽,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