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留守兒童的“科學課”

2019-07-30 17:2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南寧7月30日電 題:“燃爆”留守兒童的“科學課”

新華社記者何豐倫、麥凌寒

從“無線充電”到“高壓電作畫”,從感應電流到微型電動車……酷暑中,中越邊境廣西憑祥市板旺小學的40多位留守兒童,享受到廣西電科院“博士哥哥姐姐”帶來的科學課堂。

電力科學課堂“燃爆”小學

“我,我,我!”此起彼伏的呼喊聲充斥在板旺小學的教室,孩子們依次排隊觸摸五顏六色的發電球。

廣西電科院博士團成員陳紹南告訴記者,為將無線充電、感應電磁、高壓放電等電學現象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深入淺出地在鄉村小學中展示,他們精心設計了多個科學實驗。

電磁感應用的是發光球,高壓電作畫用的是高壓電箱……40多名1-3年級的小學生們,在1個多小時里聽得津津有味,看得如癡如醉。

學生們對“博士老師”問題的回答也很到位:“燈泡下有線圈才會亮!”“下雨的時候不能在樹下躲雨,因為會挨雷劈!”

短短半天時間里,從科學知識的普及到科學試驗的展示,再到手工作業的布置,博士團和孩子們在熱火朝天的教室里,享受著科學知識互動帶來的滿足感和榮譽感。

廣西電科院博士蘆宇峰說:“我已經去過好幾個貧困地區小學,每場課堂都能看到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渴求,這是讓我們最高興的事情。”

讓科學種子扎根心靈

板旺小學位于廣西憑祥市上石鎮,上世紀70年代創辦后,一直為周邊數十公里的孩子們提供寄宿,如今有1-3年級學生70人、學前班孩童70多人,其中留守兒童超過1/3。

校長蒙日明已經從教近30年,他扳著手指頭歷數學校的變遷:八七扶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大型國有企業的捐贈電網和互聯網設備、精準扶貧改善薄弱學校基礎設施……他感慨道,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不遺余力。

“如今這里的村級小學,硬件設施與縣里甚至市里都差別不大,但暑期留守兒童們還是沒有課堂,沒有興趣班,他們希望有更多學習、吸收知識、培養興趣的機會。”蒙日明說。

這恰恰是廣西電科院博士團“送科學”下鄉的初衷。

廣西電科院團委書記陳銘告訴記者,為做到精準扶貧,院黨組經過多次調研,最終確定的方向是,在貧困山區的課堂里為孩子們提供科學知識的普及教育,讓科學的種子扎根幼小心靈。

在這樣的思路引領下,短短兩年多時間里,廣西電科院博士團深入上林縣云桃小學、扶綏縣渠齊村小學等幾十所貧困地區學校開展科學體驗課堂,成百上千山區孩子從中受益。

科學教育期盼扎根鄉村課堂

“不缺硬件缺軟件,不缺書本缺課堂,不缺設備缺老師。”蒙日明感慨學校現狀。

板旺小學共有5名1-3年級的授課老師。隨著信息技術課教師的調離,學校2011年后就不再開設電腦課,缺少科學老師的小學更是無法為孩子們開設科學課程。

旁觀實驗課時蒙日明對記者說:“請幫忙把試驗全程錄像,發回給我,開學后讓更多學生分享。”

蒙日明的心中有3個盼望:“一是希望更多的博士、碩士下到基層,提供豐富的科學課堂;二是希望配備科學方面的師資力量,讓學生享受科學課堂;三是讓學生們也能動手動腦做實驗。”

享受“獲得感”,增添“榮譽感”,產生“自豪感”,這是廣西電科院博士團成員的寶貴收獲。

廣西電科院黨委副書記唐正華說:“我們博士團隊伍持續擴大,正努力從技術研發、課程設計、信息發布等不同角度,為貧困地區、邊遠地區的小學提供更多新課程、新實驗,同時也在努力建設基層科學課堂‘需求—響應’機制,指導山區學校持續有效地開展科學啟蒙助學。”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