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數字經濟增強中國經濟“抗疫性”

2020-02-23 11:4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財經觀察:數字經濟增強中國經濟“抗疫性”

新華社記者 樊宇 金旼旼

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經濟和社會運行展現出了一系列不同,如“線上消費”“云端辦公”“碼上防疫”……國際媒體和觀察人士注意到,這些新趨勢反映出,近年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在疫情發生后發揮了緩解影響、防疫增效等作用。

在評估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影響時,經濟學家大多采用和非典時期情況做類比的方法,例如經濟結構、企業經營狀況、外部經濟環境、疫情暴發時點和周期、城市化率等。分析人士認為,當下中國經濟具有2003年時不具備的一些新優勢、新特點。

首先是“線上消費”。全球最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群,以及非常發達的平臺經濟,在疫情期間減弱了經濟方面影響。法新社本月12日的報道注意到,中國高度發達的線上部門和超過8.5億移動互聯網消費者或緩解經濟方面的影響。

波士頓咨詢日前發布的報告也印證了這點:雖然線下渠道受到劇烈沖擊,但線上平臺,尤其是O2O到家平臺催生新機遇。報告以春節期間部分飲料品牌銷量舉例說,商超渠道銷售減少20%、傳統小店下降50%;而一般電商增長50%、O2O到家平臺則增長超過2倍。

美聯社報道說:“電商是在1月底啟動病毒防控措施以來少數幾個興旺的行業之一。”手機下單、無接觸配送的盒馬鮮生在疫情期間不打烊,逆勢獲得快速發展;企業不僅在春節期間發展出“共享員工”模式,還宣布今年將面向社會、應屆生開放3萬個崗位。

在非典時期尚不存在的線上外賣,在本次疫情期間也發揮了不小作用。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本月5日報道說:“在中國努力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風險之際,更多人為等待疫情散去而宅在家里,這為一些配送和電子商務公司提供了機遇。”

其次是“云端辦公”。在線辦公爆發式增長提供了復工和復課新渠道。和非典時期相比,更完備的網絡基礎設施、更強大的平臺計算能力,令數億人同時開展線上辦公成為可能。

據阿里巴巴旗下智能移動辦公平臺釘釘的統計,2月3日以來超過1000萬家企業組織的2億上班族在線開工,預計有5000萬學生通過釘釘在線課堂的方式學習。騰訊的數據也顯示,2月10日,企業微信迎來最強大一波開工、上課需求,后臺服務量上漲10余倍。

法新社的報道說,疫情或將加速中國經濟線上化發展的長期進程。美國管理咨詢公司GWA的統計分析顯示,美國至少3000萬人可在家遠程辦公,而2018年中國線上辦公人數尚不到500萬。這也意味著中國在該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再次是“碼上防疫”。和非典時期相比,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令疫情防控更加高效、精準。路透社本月17日報道了杭州地方政府和支付寶合作,通過綠、黃、紅三色二維碼來實施人員出行的動態管理。

事實上,從杭州到貴陽,通過“掃碼溯源”方式來協助疫情防控的做法已頗為普遍:“碼”上買菜、“碼”上實名乘車、“碼”上登記回家等一系列新技術應用不僅令防控疫情更加高效,也令企業復工更加便捷。

法新社本月8日的報道也注意到,中國正通過新技術來幫助應對疫情:“中國正在通過采用一些熟悉的工具來發現和阻止潛在的感染:數據追蹤和人工智能。”

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通過阿里達摩院提供的AI算法,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時間縮短至半小時。達摩院和阿里云聯合研發的AI診斷技術,可以在20秒內準確對CT影像做出判讀。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這些新特點、新趨勢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根植于中國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和數字基礎設施。正如非典疫情催生了一系列新行業,海外媒體和觀察人士也普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數字經濟領域的一些發展也可能會加快。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