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吉喆:如何全面辯證看待一季度經濟形勢

2020-05-07 17:27 來源: 《求是》雜志
【字體: 打印

今年一季度極不平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面對嚴峻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我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應急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品持續增長;復工復產進度明顯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

同時應當看到,境外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全力做好“六穩”工作,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穩住經濟基本盤,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

一、疫情沖擊影響較大,產業發展韌性凸顯

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生產生活秩序,對經濟運行造成巨大影響,抗擊疫情付出了必要的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下降3.2%、9.6%、5.2%。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這是因為我國長期發展積累的物質基礎雄厚,經濟發展韌性強,關系國計民生的農業、能源、原材料、信息、金融等主要行業持續生產,保障了經濟社會基本運轉。

從農業看,各地搶抓農時,做好春耕春播任務和病蟲害防治,積極恢復生豬產能,糧食生產形勢較好,生豬存欄環比增加。一季度,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冬小麥長勢好于上年和常年。3月底,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播種面積比重達87.2%。一季度末,生豬存欄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長3.5%。

從工業看,各地區各部門鼓勵關鍵企業在抗疫中堅持生產,強化生產要素保障,能源原材料基礎產品供應穩定,助力疫情防控和生產生活秩序恢復。一季度,天然氣、原油、十種有色金屬、乙烯、粗鋼產量同比分別增長9.1%、2.4%、2.1%、1.3%和1.2%。

從服務業看,電子商務、居家辦公、遠程問診、在線教育等信息需求快速擴張,資本市場和企業信貸穩定發展,帶動了信息業和金融業增長。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二、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嚴重,新經濟新動能逆勢成長

疫情發生以來,餐飲住宿、市場購物、旅游文化等聚集性、接觸式行業受沖擊較大,傳統消費和產業活動大幅收縮。一季度,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35.3%、17.8%、14.0%,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6.0%。

同時,在近年來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興起的基礎上,疫情倒逼了消費數字化轉型和產業數字化升級,信息消費、網絡消費、平臺消費、智能消費等新興需求快速成長,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顯現出強勁生命力。網購和快遞逆勢而上,一季度,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25億件,同比增長3.2%,其中3月份同比增長23%。1—2月份,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1%。

此外,新產業新產品增勢不減。一季度,智能手表、3D打印設備、服務器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5.3%、87.7%、29.3%,單晶硅、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半導體分立器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60.9%、52.9%、45.7%。3月份,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8%、8.9%。

三、投資活動放緩,衛生防疫等短板領域建設力度加大

在疫情沖擊下,受施工天數減少、工程進度偏慢、投資項目所需物資和人員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整體投資明顯下滑。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其中,制造業投資下降25.2%,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9.7%,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7%。

面對快速攀升的抗疫需求,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全國一盤棋,著力加大應急物資、醫療衛生領域投資力度,醫療物資生產能力迅速擴大。一季度,生物藥品制品制造業投資和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1%和10.5%;酒精產量同比增長24.8%;口罩產量同比增長3.5倍,各類口罩日產能從幾千萬只擴大到幾億只。截至4月5日,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已超過150萬件,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只,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40萬臺。重點防疫工程加快推進,在武漢先后緊急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兩家專門醫院,迅速大規模改建方艙醫院,加大傳染病醫院建設力度;在北京修繕小湯山醫院,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高效開展。

特別是,中央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投向,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投向薄弱領域和關鍵環節,部分民生領域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實現增長。一季度,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同比增長2.0%,牲畜飼養業、家禽飼養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4%、18.8%,電子商務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9.6%、36.7%、17.4%和3.2%。

四、市場消費降低,居民生活必需品銷售穩中有增

疫情防控期間,居民線下購物、在外就餐、親朋聚會、外出旅游、文體娛樂等消費活動大量減少。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其中商品零售額下降15.8%,餐飲收入額下降44.3%;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下降12.5%。

盡管面臨疫情嚴重沖擊,但全國范圍內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與群眾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生產和銷售保持增長。1—3月份,凍肉、化學藥品原藥、方便面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0.6%、4.5%、3.2%;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飲料類、中西藥品類同比分別增長12.6%、4.1%、2.9%;全國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增長15.5%,米面糧油消費全面增加,菜肉禽蛋消費增長較快。

面向疫情防控需求,各地區堅持以人為本、便民利民,積極發展自助零售和社區零售,取得良好效果。超市、倉儲會員商店等自助零售業態增勢良好,社區零售店銷售降幅明顯較小。1—3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倉儲會員店、超市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6%、1.9%;便利店、食雜店商品零售額降幅分別小于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6.3和5.8個百分點。

五、居民就業和增收壓力上升,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在疫情沖擊下,較多企業用工需求減少,部分招聘延遲或取消,就業壓力明顯加大。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29萬人,同比少增95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2%,比上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受多種因素影響,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數有所減少,3月份就業人員比1月份減少6%以上。就業難度加大加上企業增收困難,居民實際收入出現多年來沒有的下降狀況。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下降3.9%,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分別下降3.9%和4.7%。

為降低疫情影響,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援企穩崗力度不斷加大,2月份各級政府共為企業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1239億元,3月份又采取了有關接續措施,預計到6月份累計減免額度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這些措施避免了企業大規模減員裁員,促進了就業總體穩定。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

針對居民收入減少,中央出臺一系列救助扶持政策,為保障退休職工、低收入和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養老金和離退休金按時足額發放,臨時救助補助力度加大,今年全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調增5%。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養老金和離退休金收入同比名義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政策性生活補貼收入分別增長10.5%、13.1%。

近期,由于保供穩價措施持續加力,豬肉供應有所增加,鮮活食品價格回落較多,帶動消費價格漲幅相應回落。1—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9%,比1—2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1.3%。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3%,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由2月份上漲10.9%轉為下降0.1%。

六、脫貧攻堅難度加大,三大攻堅戰扎實推進

截至2019年末,我國還有551萬農村貧困人口,這仍是一個不小的數量,而且其中多數是深度貧困人口,“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實現“三保障”面臨艱巨挑戰。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因疫致貧返貧風險增多,貧困人口增收壓力明顯加大,貧困人口脫貧難度進一步上升。面對復雜形勢,全國上下聚力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存在的短板,持續加大扶貧脫貧力度,堅決防止因疫致貧返貧,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積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效果不斷顯現。

脫貧攻堅資金和項目支持加大。提前下達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截至3月末累計下達1396億元;加快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截至4月3日中西部22個省份開工扶貧項目超過26萬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保持增長。一季度,貧困人口相對較多的四川、貴州、廣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名義增長5.3%、4.8%和4.6%。

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升,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國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6.6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14.8%。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實際利率下行,金融市場總體穩定。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增長10.1%,比上年末加快1.4個百分點。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

七、復工復產步伐加快,復崗復市尚需努力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效逐步鞏固,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監測,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中小企業復工率超過80%。國家發展改革委信息反映,鐵路、機場、能源和外商投資項目基本復工,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3月底重點項目復工率達到90%以上。

3月份與2月份相比,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比1—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產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9.1%,收窄3.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5.8%,收窄4.7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下降0.8%,收窄8.7個百分點。市場銷售有所回升,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乘用車日均零售量由2月份不足1萬輛提高到3月份的3.1萬輛。交通物流狀況好轉,3月份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1.3%。

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受經濟循環不暢影響,部分企業還存在復工難達產、生產缺訂單、復工未復崗、經營不增收的情況,餐館、酒店、商場、電影院、旅游景點等服務行業復市進度滯后,3月份快速調查顯示,被調查企業仍有近兩成的就業人員處于在職未上班狀態。對此,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八、外部風險挑戰上升,外貿外資基本盤大體穩定

目前全球疫情持續大流行,全球貿易和跨境投資均遭受重創。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14日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下降3.0%;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貨物貿易量大幅下降12.9%—31.9%;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在2020—2021年間將下降30%—40%。受國內外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外貿外資規模有所下降。1—3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按人民幣計)同比下降6.4%,實際使用外資下降10.8%。

盡管我國貨物貿易總量有所下降,但總規模依然可觀,貿易市場多元化趨勢明顯,大宗商品和重點民生消費品進口較快增長,高技術服務業利用外資快速增加,貿易結構繼續改善。1—3月份,我國對東盟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6.1%、3.2%;鐵礦砂及其精礦、原油、大豆、醫藥材及藥品進口量分別增長1.3%、5.0%、6.2%、6.8%。

隨著完善出口退稅、優化營商環境、增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實施,3月份外貿外資降幅有所收窄,其中貨物進出口總額降幅比1—2月份收窄8.7個百分點,3月中旬和下旬均實現正增長;3月份實際使用外資降幅比2月份收窄11.5個百分點。國際收支狀況總體穩定。一季度,我國銀行結售匯順差2730億元,貨物進出口順差983億元。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30606億美元,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綜合來看,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努力,經濟社會運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國經濟發展韌性顯現,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但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異常嚴峻復雜,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從國際看,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從國內看,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任務繁重,各類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十分困難,就業壓力加大,經濟發展中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與疫情帶來的階段性沖擊疊加。

面對錯綜復雜局面,要堅持底線思維,也要保持戰略定力。我們有顯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有持續釋放的改革開放紅利,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工具,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能夠化危為機、行穩致遠。(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 寧吉喆)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