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奔跑,向著“一帶一路”美好未來——中歐班列開行十周年記

2021-03-19 21:3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重慶3月19日電 題:奔跑,向著“一帶一路”美好未來——中歐班列開行十周年記

新華社記者 李勇、張琴、趙宇飛

3月19日,重慶團結村中心站,一列印有“十周年紀念專列”字樣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站臺,駛向一萬多公里外的德國杜伊斯堡。

10年前的3月19日,也在重慶團結村中心站,我國第一列中歐班列“渝新歐”在此始發。列車轟鳴聲替代古代的駝鈴,沉睡的古絲綢之路開始蘇醒。

亞歐大陸上,古有絲綢之路商貿駝隊,今有中歐班列“鋼鐵駝隊”。

10年來,中歐班列從無到有,從青澀到成熟,助力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合作共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成為全球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命運紐帶”,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詮釋。

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從青澀到成熟

“10年前的今天,首發班列是我給的發車指令。” 50歲的重慶團結村站站長張信感慨地說,完全沒想到中歐班列發展得這么快。

最初,張信給車站定的遠期目標是每天發送一班“渝新歐”班列,并認為這是“很難完成的任務”。而今,團結村站每天發送和到達的中歐班列能達十幾班。

10年前,“渝新歐”班列的誕生,源于重慶等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迫切需求。

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深居西部內陸腹地的重慶,距出海口和邊境線均2000多公里。曾經,重慶的產品出口,要么向東經沿海地區“漂洋出海”,但耗時過久;要么通過空運,但費用極高。

窮則思變。重慶將思維和視野向西投射,“渝新歐”班列應運而生。它將重慶與沿途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和德國等國家緊密相連,我國西部地區與歐洲的時空距離從40多天縮短至15天左右。

最初,橫亙在“渝新歐”面前的是一道道難題——貨物每到一個國家都要開箱檢查,手續繁瑣;沿途溫差極端時上下可達70℃,不少產品無法承受;途中的安全問題也是貨主們的一大擔憂……

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從重慶團結村站發出(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當年,我們每次發車之前都捏著一把汗,擔心班列無法準時、安全抵達。” 張信說。

這也成就了“渝新歐”的一次次成長——經過與沿線國家溝通,“渝新歐”實現沿途海關監管互認;針對沿途低溫難題,重慶研發出保溫材料,還研發出集裝箱衛星定位跟蹤系統,解決了貨物運輸的安全問題……

隨著一個個難題的解決,尤其是我國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后,中歐班列發展進入“快車道”。

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從重慶團結村站發出。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成都、鄭州、義烏、西安……越來越多的城市陸續開通中歐班列。2016年6月,各條線路有了統一的“中歐班列”品牌。

如今的中歐班列,早已褪去10年前的青澀——

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從重慶一座公路橋下穿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從“獨苗”到“人丁興旺”。10年前唯一的班列線路“渝新歐”,2011年僅開行17班,如今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全國已鋪畫中歐班列專用運行線73條,2020年共開行1.24萬列,首次突破萬列大關。

從“線段”到“網絡”。10年前,唯一的班列線路“渝新歐”境外到站僅1個,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

從“有去無回”到“滿載而歸”。10年前,由于中歐貿易不平衡、海外客戶認知度不高,回程貨源短缺曾是困擾中歐班列發展的難題。如今,大部分中歐班列線路已實現去回程貨源基本平衡。

3月19日,在重慶團結村站,鐵路工作人員在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發車前進行檢查作業。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互聯互通 合作共贏

“10年前,‘渝新歐’班列帶來的物流條件改善,是當時我們選擇落戶重慶的重要考量之一。” 華碩電腦西南區品牌總監路宏說。

3月19日,重慶團結村站站長張信在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發車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曾經,重慶等西部內陸地區的貨物物流周期過長,投資者望而卻步。“中歐班列開通后,西部地區可以直接參與國際產業分工,融入全球產業格局。”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說。

重慶、成都經濟支柱之一的電子信息產業,與中歐班列密切相關。中歐班列開通后,吸引數百家全球電子信息上下游企業陸續落戶,助推成渝地區成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

3月16日,重慶團結村站站長張信(左)在調度室工作。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更是擁有4億中產消費群體的“世界市場”。中歐班列在推動西部地區產業升級的同時,也讓沿線國家共享市場紅利。

在“世界超市”浙江義烏的西班牙進口商品館,負責人金海軍的父輩從浙江到西班牙經商數十年,銷售義烏小商品,如今他反其道而行之,將西班牙的特色商品帶回了中國。

3月16日,重慶團結村站站長張信(右)在重慶團結村站工作。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以前,西班牙最好的紅酒產區里奧哈產區出產的‘威邦帝國’牌紅酒,一直苦于沒有銷售渠道。”金海軍說,義烏到西班牙馬德里的中歐班列開通后,近兩個月的物流時間縮短至十幾天,這款紅酒被中國采購商銷售至中國乃至日本等地,如今一年銷量達到2億瓶。

在重慶兩江新區,“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設有4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商品館,其中相當一部分商品搭乘中歐班列而來。

“有了中歐班列,餅干等一部分保質期較短的俄羅斯特色商品,才能與重慶消費者見面。”俄羅斯館負責人劉曉敏說。

3月16日,重慶團結村站站長張信(右)在工作中。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在河南鄭州的中歐班列線下商城,不少消費者已經習慣到此購買進口商品,德國純牛奶、比利時巧克力、法國紅酒……已是消費者的傳統項目。春節期間,進口蛋糕、披薩等“稀罕”的冷鏈食品也新鮮上架。

如今,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搭乘中歐班列進入千家萬戶,一些城市的街道上,甚至出現搭乘中歐班列而來的進口豪車……

德國杜伊斯堡DIT場站業務經理托馬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郵件采訪時說:“在去往中國的集裝箱中,我們看到許多食品、酒類等消費品,相信中國客戶能方便地購買到來自歐洲的特產,歐洲國家也可以分享中國的市場機遇。”

2016年6月8日,在重慶團結村站,中歐班列重慶首發列車準備發車。當日,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生命通道 命運紐帶

江彤,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重慶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在中國鐵路史上擁有一個特殊身份——中歐班列首發司機。

2011年3月19日,江彤駕駛著首列“渝新歐”班列從團結村中心站出發,開創了中歐班列的歷史。

2016年9月2日,重慶海關工作人員在對剛剛開箱的平行進口汽車進行檢驗。2016年重慶中歐班列進口整車破千輛達1028輛,貨值2.83億元。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10年以來,江彤一次次駕駛中歐班列駛出車站。但在2020年,最讓江彤驕傲的事,是他值乘的中歐班列上,有不少支援歐洲的防疫物資。

“我能幫忙把防疫物資運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也算是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了一份貢獻。”52歲的江彤說。

2016年9月2日,重慶海關工作人員在對剛剛開箱的平行進口汽車進行檢驗。2016年重慶中歐班列進口整車破千輛達1028輛,貨值2.83億元。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去年以來,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國際供應鏈面臨中斷風險。在海運、空運受阻的情況下,中歐班列憑借安全高效的優勢,成為“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

1月25日,滿載100個標箱防疫物資的中歐班列駛出義烏西站,這是今年全國首趟中歐班列防疫物資專列,13天后抵達波蘭馬拉舍維奇,再分撥到波蘭各地,再次為歐洲送去急需補充的防疫物資。

2020年4月3日,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首發專列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無人機照片)。本次列車共發運44個集裝箱,包括來自北京、廣東、湖南及重慶本地的國際郵件42箱和救援物資2箱。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歐班列共運送防疫物資939萬件、7.6萬噸,目的地主要是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波蘭等國,并分撥到更多歐洲國家,義烏、西安、武漢等多地開行了“防疫物資專列”。

疫情發生后,全國發往歐洲的國際郵件一度積壓超過1500噸。中歐班列對原計劃通過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國際互換局以空運方式寄出的郵件進行緊急疏運。

重慶、義烏、廣州等地的中歐班列國際郵包專列在疫情期間持續運行,搭載的國際郵包中,主要是服裝、玩具、電子產品等上萬種跨境電商貨物。

不僅如此,疫情期間,中歐班列也承擔起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的責任。

2020年4月3日,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首發專列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本次列車共發運44個集裝箱,包括來自北京、廣東、湖南及重慶本地的國際郵件42箱和救援物資2箱。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中歐班列幫我們克服了違約風險,去年公司共通過中歐班列發運1000個集裝箱,同比上漲200%。”臺灣華碩電腦相關負責人說,受全球居家辦公、在線學習需求影響,疫情期間華碩電腦出貨量爆發式增長,但空運、海運不暢讓企業面臨巨大違約風險,中歐班列則解了燃眉之急。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顯示,2020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24萬列,發送113.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50%和56%。

2020年6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布達佩斯直達班列在重慶團結村站準備發車。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在全球抗疫背景下,中歐班列支援沿線國家抗擊疫情,助推全球經濟復蘇與發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說,中歐班列傳遞出守望相助、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抗疫和提振經濟輸送“中國力量”。(參與記者:伍鯤鵬、丁英華、吳燕霞、陳青冰、屈凌燕、劉高陽、張玉潔、史衛燕 )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