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強化知識產權執法效能——專訪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燕軍

2021-04-26 12:0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題:強化知識產權執法效能——專訪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燕軍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

商標侵權、假冒專利……你遭遇過侵權假冒行為嗎?當前,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有哪些新特點?如何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優勢,加強知識產權執法效能,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在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記者專訪了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燕軍。

日用消費品成侵權假冒高發領域

“從近年來查辦的案件情況看,日用消費品是侵權假冒的高發領域。”燕軍說。

2020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查處口罩等防疫防護用品、食品、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汽車配件等民生領域侵權假冒案件2.5萬件,有力保護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燕軍介紹,這些案件有的是假冒他人商標,有的是使用與他人商標近似的商標,不僅侵犯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而且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利益。

——去年2月,天津市北辰區市場監管局對某藥業公司門店進行檢查,發現其銷售的一次性口罩的標識沒有經過商標權人許可,所銷售口罩為假冒產品,對當事人從嚴處以25萬元罰款。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市場監管局查處某潤滑油銷售公司銷售假冒“長城”潤滑油案。正規產品包裝桶的生產批號包含生產日期、灌裝日期和生產廠代碼,并且每桶批號是唯一的。查扣的假冒產品的生產批號沒有按以上規則編碼,而且每桶的批號都相同。

——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管局發現某公司生產、銷售的豌豆脆食品印有“kadina咔笛娜”標識,與其他公司的“Cadina卡迪那”注冊商標近似,容易導致消費者混淆,依法予以查處。

“有些不法經營者故意使用與知名品牌相同或相似的商標或包裝、裝潢,誤導消費者,所以大家在購物時要擦亮眼睛,一旦發現問題商品,要勇于舉報。”燕軍說。

商標侵權占違法案件八成

近兩年來,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嚴厲查處商標侵權、假冒專利及商標、專利代理行業違法行為,共查處違法案件7萬余件,其中2020年查處違法案件3.9萬余件。

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直接組織查辦“博格曼”“格蘭富”商標侵權系列案件;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25個省(區、市),集中查處疫情期間惡意申請注冊“火神山”“雷神山”等商標行為,立案167起,將12家商標申請注冊企業和1家商標代理機構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這些被查處的違法案件呈現哪些特點?燕軍分析,在2020年查處的知識產權案件中,商標案件3.13萬件、約占80%,專利案件7100余件、約占18%。在商標違法案件中,假冒他人商標和使用與他人商標近似的商標以及銷售假冒商標和使用近似商標的商品案件,約占90%。在專利違法案件中,假冒專利案件約占40%。

建立完善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

2020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江蘇、湖北、天津等9省市統一行動,一舉打掉涉及多省市的機械密封件行業制假售假產業鏈,共查處侵犯商標權等案件25起,涉案金額900余萬元,罰沒款1500余萬元,其中10起案件移送司法機關。

燕軍說,回顧該系列案件查辦,其違法行為呈現三大特點:不僅假冒他人的商標標識,還抄襲偽造產品說明手冊、合格證、防偽標記等,偽裝成正牌產品,手法更加專業,給辨別帶來極大難度;制假售假鏈條化,構建了上、下游關聯的造假產業鏈,在聯絡獲得訂單后,連夜生產、迅速配送,隱蔽性強,而且彼此互通信息,逃避檢查;營銷宣傳網絡化,建立自己的網站,并通過社交平臺等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等做虛假宣傳,推銷產品。

“相比實體市場的調查取證手段,目前對網絡市場的執法還存在不足。”燕軍表示,當前知識產權侵權違法活動區域分布碎片化、產銷分工精細化、物流支付信息化、違法行為組織化,手法不斷翻新,對監管執法帶來新挑戰。

針對侵權假冒呈現的跨區域、鏈條化新特點,知識產權執法如何適應新變化?

燕軍表示,今年將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侵權假冒多發的重點領域和區域,集中優勢資源,精準重拳出擊,加大曝光力度,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同時,著眼于侵權假冒的新情況、新特點,建立完善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增強全鏈條執法意識,并加強知識產權執法與不正當競爭、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執法的銜接,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嚴懲侵權違法行為,切實加大違法成本,充分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的優勢。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