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駐市場監管總局紀檢監察組與駐在部門同向發力——聚焦“關鍵小事” 解決群眾難題

2022-06-24 20:35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字體: 打印

外出就餐遭遇“地溝油”的情況少了,大型商超購物不用擔心“踩雷”了,線上消費“無理由退換”服務落到實處了……近年來,國內市場秩序的持續改善,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

良好的秩序離不開有效的監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市場監管總局紀檢監察組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定位,關注、收集、分析市場監管領域民生熱點痛點難點問題,推動駐在部門更好履職盡責、服務群眾,努力讓群眾從一個個具體問題的解決中感受公平正義。

與疫魔生死競速——

核酸檢測試劑審批從100天壓縮到4天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和吃勁階段。對于出現疫情的地區,第一時間開展區域核酸篩查是迎擊疫魔的不二法門。當人們使用著品種多樣、供應充足、越來越精準高效的核酸檢測試劑之時,可曾記得在疫情暴發之初,為了讓第一批試劑能早日投入使用,多少人在爭分奪秒、晝夜奮戰。

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決遏制疫情蔓延。當晚,市場監管總局和負責藥品、醫療器械等注冊管理的國家藥監局召開緊急會議,正式啟動核酸檢測試劑應急審批程序。

常規情況下,醫療器械的注冊審批需要經過產品注冊檢驗、體系考核、審評審批等流程,一般需要100天左右。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必須把這些流程變串聯為并聯,通過多軌并行實現最大限度提速。于是,一場與病毒的競速正式開始——

1月20日晚,國家藥監局辦公樓燈火通明,器械注冊司等職能部門連夜整理有意向申請應急審批的產品及企業信息,起草評審要點。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員逐個通知相關企業收集具體產品信息并準備申請資料,安排專人與企業保持全天候聯系溝通。

1月22日,具體產品信息和申請資料火線送達,國家藥監局第一時間召開專家評估會,當晚就確定將7家企業的8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產品納入第一批應急審批程序。

1月24日,農歷大年三十,與時間的賽跑進入白熱化。器械注冊司、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等相關單位工作人員顧不上與家人守歲,逐字逐句研究報告、核對信息,全面掌握產品情況并形成報告。

1月26日,勝利的曙光終于到來。在多方夜以繼日的努力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等4個產品得到應急批準。此時,距離相關產品納入應急審批還不到4天4夜。這些試劑迅速生產并投入使用,為打贏武漢保衛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抓緊審批檢測試劑的同時,新冠病毒疫苗以及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的研發指導和注冊審評審批也在快速推進。截至目前,國家藥監局共批準5個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為抗疫提供了堅實保障。

職能部門前線沖鋒,駐市場監管總局紀檢監察組跟進監督保障。駐總局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介紹,2021年,駐總局紀檢監察組與有關省(市)派駐市場監管部門紀檢監察組一道,以“任務清單”明確監督重點和目標,對新冠病毒疫苗全流程監管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形成“問題清單”,及時向國家藥監局反饋“責任清單”,督促推動藥監部門主動對接研發生產企業、研審聯動加快審評審批、協調幫助企業增線擴產、提升批簽發效率、加強疫苗信息化追溯,確保新冠病毒疫苗保質量、保供應、保可及。這一過程中,既看黨中央要求落實到位了沒有,還看干部擔當精神、看作風做派、看工作狀態,及時校準偏差,確保執行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幸福”——

校園餐飲從屢屢“暴雷”到監管“排雷”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是市場監管總局的重要職責之一。2021年以來,在紀檢監察組督促推動下,市場監管總局以食品安全為重點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重點品類、重點領域、重點地區和特殊時期,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

校園食品安全就是監管重點之一。過去,校園供餐以學校食堂為主,食材采購、加工等情況不夠透明,存在安全隱患。后來,隨著社會化供餐的興起,校園供餐市場進一步擴大,商業賄賂、食品安全等問題隨之滋長增多。2017年9月,江西南昌幾所幼兒園發生食品中毒事件,涉及100多名兒童;2018年5月,湖北通城縣一私立學校給學生發長霉的面包,被責成全面整改; 2019年3月,江蘇興化幾所學校陸續發現“問題奶”……學生的餐飲安全牽動著全社會的神經。

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難度高,體量大是重要原因。目前,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所,在校生2.91億人,其中在校就餐的數量龐大。學校和學生遍布全國的市縣鄉村,屬地管理責任稍有缺失就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民之所憂,監督所至。駐總局紀檢監察組緊盯學校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以強監督促駐在部門常態化強監管。市場監管總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細化了一系列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的舉措——

健全政策體系。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安部等部門印發數個規范性文件,推動全面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校外供餐單位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屬地部門管理監督責任。

加強隱患排查。每年春、秋季學期開學前后,總局都會組織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全覆蓋隱患排查。今年春季學期以來,各地共排摸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2423家,監督檢查8970戶次,發現問題單位共1670家,責令整改558家,立案61起,罰沒金額32.6萬元。

強化考核約談。總局注重統籌運用督導、約談等多種行政手段,督促各地落實校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于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實地督導地方調查處置工作,指導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從嚴從重從快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推進智慧監管。總局督促不斷提升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截至目前,共推動25.53萬所學校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1936家校外供餐單位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結合實際開展了不少有益探索。江蘇省宿遷市打造的學校食堂“陽光采購”信息化平臺就是頗受當地學生和家長稱道的做法。宿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耿靜波告訴記者,“陽光采購”平臺將符合標準的食材生產和配送企業納入進來,所有產品信息公開透明,學校還會邀請學生家長全程參與采購。在平臺上,利潤較高的蔬果品類還有“盲采區”,防止銷售方和購買方暗中勾連。餐費支付方面,銀行通過一校一碼模式讓家長掃二維碼交餐費,企業直接和銀行對接貨款,確保交易行為在陽光下進行。

在全鏈條監管校園食品安全過程中,駐總局紀檢監察組充分發揮監督的再監督作用,領導同志赴部分省市中小學進行實地調研,發現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確保學生“口糧”安全。今年以來,駐總局紀檢監察組對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加強督導,近期將校園食品安全作為工作重點,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開展紀檢聯動監督,有力推動校園食品安全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除了校園食品,市場監管總局近年來還聚焦食用油摻雜摻假、食品非法添加、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等問題加強監督檢查。如今,只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基本可以保證吃得安全放心,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大大降低。

幫助群眾識別消費陷阱——

“神醫神藥”從無孔不入到八方喊打

“特約全國中醫藥院士、國醫大師以及省內外優秀中醫專家坐診”“保證永不復發,我們使用的是200多年的秘方調理”“平均治愈率在95%以上”……因為發布了這些嚴重誤導社會公眾的違法廣告內容,甘肅卓遠堂互聯網醫院有限公司被蘭州市七里河區市場監管局處以罰款80萬元。

諸如此類的“神醫”“神藥”廣告由來已久,起初在報紙雜志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大行其道,近年來隨著網絡新媒體的興起,更是無孔不入地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網友精準總結,以“違背祖訓獻出藥方”等為話術的廣告吹噓著“神”,真相是“假”,只想騙錢。特別是一些老年消費者篤信“神醫”,不僅損失了錢財,還可能延誤或加重病情。

作為廣告活動的監督管理部門,市場監管總局始終注重規范廣告產業發展,對各類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上的虛假違法廣告堅決打擊,藥品、保健食品廣告是重中之重。2020年3月,《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審查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施行,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查處了一批借疫情虛假宣傳產品功效的企業。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將“神醫”“神藥”虛假違法廣告等8類違法行為作為查處重點,開展了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起來,陸續查處并公布了多起假冒“神醫”、鼓吹“神藥”等廣告。

廣告監督管理司是市場監管總局負責組織查處虛假廣告等違法行為的職能司局。該司副司長駱嵐介紹,去年4月至11月,總局在全國組織開展“‘守護夕陽紅’——醫療、藥品、保健食品虛假違法廣告整治行動”。2021年,總局督促指導地方共查辦醫療、藥品、保健食品虛假違法廣告案件4613件,處罰金額8665萬元。

事后查處固然重要,將剛投放的虛假違法廣告及時清除,更有助于減少消費者損失。在市場監管總局的推動下,各地紛紛建立起覆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廣告監測系統。甘肅省市場監管局建成的全媒體廣告監測系統,能夠對省市級電視頻道、報刊、App和公眾號等發布的廣告實現全時段監測篩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搭建的廣告監測監管平臺,在開展“護苗助老”專項整治中監測“神醫”“神藥”等廣告3萬余條。

在整治醫藥廣告的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堅持嚴厲打擊各類違法廣告。去年,以整治借慶祝建黨100周年等名義從事商業炒作謀利為契機,駐總局紀檢監察組會同廣告司等有關司局進行專題會商15次,參與現場督導3次,要求相關互聯網平臺完善廣告審核關鍵詞詞庫,加強技術防控、人工審核,守住網上信息發布關口。

市場監管靠近群眾、貼近民生,肩負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任務。駐市場監管總局紀檢監察組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推動駐在部門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加力整治群眾身邊“關鍵小事”,讓人民群眾收獲可感知、可評判、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董菲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