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財政部召開2022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

2022-07-14 21:57 來源: 財政部網站
【字體: 打印

2022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2022年7月14日,財政部召開2022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并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靳俐: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財政部2022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先生、預算司一級巡視員兼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宋其超先生、稅政司副司長魏巖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注的問題。

首先,請薛虓乾先生介紹2022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

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 薛虓乾:

一、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22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3.3%,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0.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663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1.7%,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2.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7558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4.7%,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7.9%。全國稅收收入85564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0.9%,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4.8%;非稅收入196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

主要稅收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19136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下降0.7%,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45.7%。

2.國內消費稅95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8%。

3.企業所得稅283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

4.個人所得稅78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7%。

5.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02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9%。關稅144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

6.出口退稅109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2%。

7.城市維護建設稅263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

8.車輛購置稅137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7%。

9.印花稅24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15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

10.資源稅18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

11.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296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土地增值稅392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7%;房產稅18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耕地占用稅8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5%;城鎮土地使用稅12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

12.環境保護稅10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

13.車船稅、船舶噸稅、煙葉稅等其他各項稅收收入合計5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

(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88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56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32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9%。

主要支出科目情況如下:

1.教育支出192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

2.科學技術支出43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3%。

3.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66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

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1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

5.衛生健康支出112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

6.節能環保支出24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9%。

7.城鄉社區支出100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

8.農林水支出103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

9.交通運輸支出63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

10.債務付息支出56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

二、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情況。

上半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796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89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2607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7%,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362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4%。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情況。

上半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48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20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倍;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相關支出527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5%,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3080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4%。

靳俐:感謝薛虓乾先生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提問前通報一下所在新聞機構。

經濟日報記者:薛主任您剛剛通報了上半年財政收支數據,請問上半年財政收支有什么特點?對下半年形勢您有何預判?

薛虓乾:謝謝你的提問。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加快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6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企穩回升。與上年同期相比,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6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3%,增幅由負轉正;按未扣除留抵退稅因素的自然口徑,下降10.5%,降幅明顯收窄。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221億元,其中,留抵退稅沖減收入18408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上半年累計增長3.3%,增幅比1—5月提高0.4個百分點。

從稅收收入看,上半年,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全國稅收收入增長0.9%,按自然口徑下降14.8%。分稅種看,國內增值稅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下降0.7%,其中,6月份下降1.1%,降幅比4、5月份明顯收窄,主要是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等相關經濟指標逐步改善。企業所得稅增長3.2%,其中,煤炭、原油等行業利潤增長帶動相關企業所得稅較快增長。個人所得稅增長8.7%,其中,工資薪金所得稅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車輛購置稅下降30.7%,6月當月下降39.8%,其中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減稅71億元。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增長14.9%,主要受一般貿易進口增長等因素帶動。出口退稅比上年同期多退1913億元,增長21.2%,有力促進出口平穩發展。

從非稅收入看,上半年,全國非稅收入增長1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非稅收入增長53.2%,增量基本來自特殊增收,主要是原油價格上漲帶動石油特別收益金專項收入增加、按規定恢復征收的銀行保險業監管費收入入庫等拉高中央非稅收入增幅45.4個百分點。地方非稅收入增長15.5%,其中,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29.6%,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長49.6%,兩項合計拉高地方非稅收入增幅12個百分點,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以及礦產資源有關收入增加。另外,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增長0.4%。

分地區看,上半年,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7%,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增幅分別為-1%、13.7%、16.5%、-3.5%。東部地區中,福建增長6.7%、山東增長6.3%、浙江增長4.2%,保持平穩增長。廣東6月份增長8.9%,上半年累計小幅下降0.5%,降幅比1—5月收窄2.5個百分點,收入企穩回升。中西部地區中,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主要受能源資源類行業增收帶動,分別增長44%、49.4%、34.7%、40.9%,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從財政支出看,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5.9%,高于財政收入增幅。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其中,科學技術、農林水、衛生健康、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增長17.3%、11%、7.7%、4.2%、3.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本級支出增長5.8%,扣除國債發行付息、儲備等支出后增長6%;地方支出增長5.9%。

從后期走勢看,隨著國務院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下半年經濟有望持續回升向好,在此基礎上,預計財政收入將逐步回升。

央廣經濟之聲記者: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是今年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主要內容。請介紹一下上半年留抵退稅政策的實施成效。下半年還將有何舉措?

稅政司副司長 魏巖謝謝你的提問。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是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重要內容,是今年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舉措。財政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落實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作為全年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及時制發具體政策文件,認真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密切跟蹤政策落實情況,確保市場主體充分享受退稅政策紅利。

一是加大留抵退稅政策力度。留抵退稅是把期末未抵扣完的稅額退還給納稅人。2018年以前,我國對期末留抵稅額主要采取結轉下期抵扣的處理方式,2019年以來逐步建立了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允許所有行業滿足條件的納稅人申請退還60%的增量留抵稅額,并允許先進制造業按月申請退還全部增量留抵稅額。

綜合考慮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促進就業消費投資,今年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對留抵稅額提前實行大規模退稅,優先安排小微企業,重點支持制造業。自4月1日起,將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政策范圍,擴大至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制造業等6個行業企業,并一次性退還小微企業和制造業等6個行業企業存量留抵稅額,即這些企業的存量、增量留抵稅額均按100%全額退還。

根據經濟形勢變化,為更好應對困難挑戰特別是超預期因素沖擊,著力穩市場主體穩就業,按照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相關安排,在實施好已出臺政策的基礎上,對更多行業實施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稅,自7月1日起將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7個行業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范圍,讓更多市場主體享受政策紅利。

二是加快留抵退稅實施進度。退稅進度上,優先安排小微企業,4月份集中退還微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5、6月份集中退還小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確保小微企業存量留抵稅額今年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在此基礎上,大幅提前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實施時間。將中型企業退稅由三季度提前到5月1日實施、6月30日前集中退還;大型企業由四季度提前至6月1日實施、6月30日前集中退還,確保政策效應在上半年集中釋放。各級財政部門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強與稅務、人民銀行等協調配合,強化資金保障,實現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該退的稅款能快退的快退。同時,加強退稅風險防范,依法嚴懲偷稅、騙稅等行為,推動惠及企業的好政策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總的來看,4月份以來留抵退稅政策實施有力,助企紓困成效顯現。數據顯示,今年4月1日—6月30日,全國共為186.5萬戶納稅人辦理留抵退稅17222億元,再加上一季度繼續實施此前出臺的留抵退稅老政策1233億元,上半年共有18455億元退稅款退付到納稅人賬戶,已達去年全年辦理退稅規模的2.9倍。

通過落實落細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持續加快退稅進度,進一步擴大受益范圍,以“真金白銀”為更多市場主體送上退稅“及時雨”,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為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注入現金活水,為穩市場主體穩就業提供強勁動力,對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擴大消費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場主體普遍反響很好,據稅務總局統計,今年5月全國已退稅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6%,較一季度加快5.2個百分點,增幅比無退稅企業高9.6個百分點。實踐證明,實施留抵退稅對企業增加銷售有利,既紓困,又培育稅源。

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做好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工作,確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全力以赴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專項債發行使用情況如何?下半年是否還會增加發行額度?

預算司一級巡視員兼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 宋其超謝謝你的提問。專項債券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影響,2020—2022年分別安排了新增專項債券額度3.75萬億元、3.65萬億元、3.65萬億元,持續保持較高規模。今年以來,財政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了更加積極的政策措施,推動各地加快發行使用節奏。今年上半年,專項債券在發行使用方面有如下四個特點:

一是下達時間早。去年12月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萬億元,今年3月用于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全部下達完畢,比以前年度平均提早3個月左右。

二是發行進度快。按照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要求,財政部及時指導地方調整發行計劃,加快發行節奏。截至6月末,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1萬億元,2022年用于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基本發行完畢,比以往年度大大提前,充分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的要求。

三是重大項目優先支持。指導地方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儲備,2022年分兩批儲備專項債券項目7.1萬個。1—6月,已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共支持超過2.38萬個項目,其中在建項目約1.08萬個,新建項目約1.3萬個。要求各地將專項債券資金優先用于支持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堅決不“撒胡椒面”。

四是撬動投資作用明顯。1—6月,各地共安排超過2400億元專項債券資金用作重大項目資本金,有效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財政部門積極引導項目單位與商業銀行對接,對償還專項債券本息后收益仍有剩余的項目,項目單位可根據剩余專項收入情況申請市場化配套融資。1—6月專項債券項目市場化配套融資超過5300億元,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半年,我們的重點工作,一是繼續做好對地方的工作指導,督促各地做好專項債券發行收尾工作。二是督促地方及時撥付專項債券資金,壓實項目單位責任,推動專項債券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央視新聞記者:受疫情和減稅退稅等因素影響,目前縣區財政運行壓力較大。請問財政部將如何保障地方“三保”?

宋其超:財政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度重視基層“三保”工作,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及時研究部署做好縣區財政平穩運行工作。當前,受疫情和退稅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縣區財政運行壓力較大。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財力支持,督促省級財政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財政運行監測,筑牢兜實“三保”底線。

一是中央加大支持力度。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的對地方轉移支付有兩大特點,一是規模大,二是增幅高。從規模來看,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近9.8萬億元,規模為歷年來最大;從增幅來看,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上年增加約1.5萬億元,增長18%,增幅為近年來最高。其中:為支持地方落實好留抵退稅和其他新增減稅降費政策,中央財政安排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預算1.2萬億元。這1.2萬億元,列入今年預算8000億元,列入明年預算4000億元。通過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確保縣區在落實大規模退稅減稅政策的前提下“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所需基本財力。

二是壓實地方保障責任。按照“縣級為主、市級幫扶、省級兜底、中央激勵”原則,落實分級負責制。督促省級財政部門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建制縣(含縣級市)的財政運行由省級財政負主要責任,市轄區的財政運行由所在地級市負主要責任,將“三保”責任一貫到底。對部分財政運行緊平衡縣區,要提前采取支出管控措施并制定應急預案,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是完善運行監測機制。對地方“三保”預算安排和執行情況、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暫付款、國庫庫款等,開展聯動監測和動態預警。發揮財政部各地監管局就地就近優勢,與所在地省級財政部門建立會商機制、對重點縣區建立聯系點制度,深入了解、動態監測基層財政運行情況。對審計監督和日常監測中發現的個別縣區運行風險,及時督促整改到位。

四是優先保障“三保”支出。督促地方將“三保”支出作為預算支出重點,堅持“三保”支出在預算安排中的優先順序。今年5月,財政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將疫苗接種、核酸檢測、患者救治、一線醫務人員工作補貼、防疫物資及必要生活物資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為“三保”支出的重要內容,在預算安排和支出順序上予以優先保障。要求省市級財政部門充分考慮基層疫情防控支出需要,加大對財政困難縣區轉移支付力度,制定對突發疫情縣區的應急財力保障預案,保障基層“三保”不出問題。

下一步,財政部將進一步研究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細化基層“三保”保障范圍和標準,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支持引導地方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經濟參考報記者: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是穩經濟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財政部采取了一些舉措幫助中小企業紓困,總體成效如何?下一步還有哪些新舉措?

魏巖:謝謝你的提問。中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支撐的就業人口多,是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重要源泉。今年以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市場主體面臨一定困難,為中小微企業紓困是當務之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要求,財政聚焦中小微企業,在延續實施已出臺的優惠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減負紓困力度,更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一是減稅退稅政策加快落實。剛才我已介紹了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的情況。此外,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將“六稅兩費”減免適用范圍擴大至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等。根據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退稅減稅降費及緩稅緩費中,中小微企業享受優惠金額占比近70%,對緩解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階段性緩繳社保費加力擴圍。一方面,延長緩繳期限,將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養老、工傷、失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以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餐飲、零售等5個特困行業養老保險費緩繳期限,延長到今年年底。另一方面,擴大實施范圍,將上述5個特困行業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費政策,擴圍至受疫情嚴重沖擊、行業內大面積出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其他17個困難行業,助力企業恢復生產經營,幫助渡過暫時的難關。此外,為進一步緩解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自2022年7月起,統籌基金累計結存可支付月數大于6個月的統籌區,對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緩繳3個月職工醫保單位繳費。

三是穩崗就業政策持續發力。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將大型企業返還比例從2021年的30%提至50%,中小微企業從60%最高提至90%。對中高風險疫情地區暫時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所有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對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視勞動合同簽訂情況,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或吸納就業補貼,支持市場主體紓困減壓、穩崗擴崗。

四是政府采購支持力度加大。積極為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提供便利,貨物服務采購項目面向小微企業的價格評審優惠由6%—10%提高至10%—20%,政府采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今年階段性由30%提升至40%,為中小企業添訂單、增動力、穩預期。

五是融資獎補支持持續增強。督促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落實新增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1萬億元以上目標。截至6月底,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已完成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5962億元,服務各類市場主體78萬戶,其中支持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困難行業4.8萬戶中小微企業獲得擔保貸款260.6億元。繼續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至2023年并下達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資金30億元,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加大對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受疫情影響嚴重和特殊困難行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支持力度,確保獎補政策真正惠及小微企業。

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落實好稅收等支持政策,有效提振中小微企業信心,助力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新京報記者:受疫情影響,現在困難群眾增多。請問財政部將如何保障民生支出?

宋其超:做好困難群眾幫扶救助,強化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是財政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疫情影響,財政部門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加強困難群眾等民生支出保障,堅決兜牢兜實民生底線。

一是增加轉移支付,強化財力保障。剛才和大家講了,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近9.8萬億元,規模為歷年來最大;增長18%,增幅為近年來最高。其中,安排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46.8億元,比上年增加70.6億元;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轉移支付1.2萬億元。同時,較大幅度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等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強化地方民生支出財力保障。

二是加強督促指導,層層壓實責任。在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的基礎上,指導地方強化資金保障,扎實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要求省級財政部門切實擔負起民生保障的主體責任,統籌中央補助資金和自有財力,加大對下轉移支付力度,重點向財力薄弱市縣傾斜;市級財政部門要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對所轄縣區民生保障工作給予幫扶;縣級財政把基本民生作為預算安排的重點,優先安排相關經費預算,兜牢兜實基本民生底線。

三是運用直達機制,加強資金監管。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快、準、嚴”的優勢,為民生資金精準使用保駕護航。2022年,中央財政進一步擴大中央直達資金范圍,將符合條件的惠企利民資金全部納入直達范圍,資金總規模約4萬億元。在此基礎上,對到人到戶的補貼資金,嚴格資金分配和使用管理,加強線上監控和線下核查,對資金分配、撥付和使用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控,實現資金下達和監控同步“一竿子插到底”,防止資金擠占挪用,確保民生補助資金直達受益對象。

下一步,我們將密切關注地方財政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地方財政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督促指導地方做好困難群眾救助等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財新傳媒記者:今年直達資金的范圍進一步擴大,資金總規模約4萬億元。請問上半年直達資金下達、使用情況如何?成效怎么樣?

薛虓乾:今年以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研究將更多資金納入直達范圍,資金總量約4萬億元,同時完善管理機制,推動財力下沉,使基層落實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動力。從上半年情況看,財政資金直達機制運行良好,政策效果明顯,體現了直達機制的制度優勢。

一是預算資金快速下達落實。根據直達資金監控系統數據統計,截至6月底,約4萬億元直達資金中,中央財政已下達3.992萬億元,下達比例為97.9%,具備條件的資金已全部下達,尚未下達的主要為據實結算項目。地方財政已將3.625萬億元分配到資金使用單位,占中央財政已下達的90.8%,促進資金及時落實到位。

二是支出使用總體較快。截至6月底,除由地方統籌用于支持退稅減稅降費的8000億元外,各地通過直達資金安排項目35.7萬個,形成支出1.848萬億元,占中央財政已下達的57.9%,較序時進度高7.9個百分點,資金使用整體上快了近1個月。支出重點向基層傾斜,總支出中省級支出0.646萬億元,占比35%;市縣支出1.202萬億元,占比65%。

三是惠企利民政策效果明顯。例如,保市場主體方面,各地除了通過退稅減稅降費等沖抵收入方式支持企業外,還通過財政支出幫扶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相關直接惠企支出約3500億元,惠及市場主體68萬家,合計256萬家次。保居民就業方面,初步匡算,直接用于就業方面的支出超過200億元,促進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穩定就業形勢。保基本民生方面,初步統計,用于養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達1.17萬億元,助力兜牢兜實民生底線。

下半年,財政部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有關要求,進一步運用好直達機制,嚴格資金分配使用管理,加快支出進度,發揮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靳俐: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