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湖北創新社會救助對象認定方式 告知承諾制 助力“快準實”

2022-07-29 17:18 來源: 湖北日報
【字體: 打印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因疫因災遇困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特殊困難群體的社會福利制度,加強對困難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幫扶救助。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摘要

5月下旬至7月上旬,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帶隊,到黃石、宜昌、武漢調研通過告知承諾制審核確認救助對象試點工作情況。這項改革措施發端于2019年仙桃市社會救助失信聯合懲戒試點,經2021年黃石市社會救助承諾申報和失信懲戒試點完善,得到全省多地響應。

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韓華平介紹,過去,困難群眾申辦社會救助事項存在證明多、手續繁、獲救慢等問題。為從制度層面破題,省民政廳以貫徹落實我省《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為契機,積極探索通過告知承諾制確認救助對象,即社會救助申請人申辦救助事項時,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清楚地將承諾事項的義務、內容以及不實承諾所需承擔的責任一次性告知申請人,申請人承諾“已經符合告知的相關要求,并愿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民政部門依據承諾進行確認辦理的工作制度。

2020年疫情期間,黃石市為滿足困難群眾受助需求,首次嘗試通過申報承諾確認低保、特困供養對象968戶1779人,臨時救助5439人次,牢牢守住基本民生底線。2021年,宜昌市推行通過告知承諾制確認低保對象,實現“低保零資料申請最快一周辦結”。目前,黃石市的做法已推廣至全省39個縣(市、區)。去年7月以來,僅武漢、黃石、宜昌3地已超7000戶困難家庭因此受益。

7月12日,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街政務中心社會救助干事李靜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街道曾通過“告知承諾制”救助患罕見病的小藝(化名)。小藝患有“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入院后沒幾天醫藥費就達到17萬元。小藝父母準備賣房救女,同時到小藝戶籍地常青街復興村社區申請救助。工作人員及時了解小藝的家庭人員結構和家庭收入情況,讓她的父親出具書面情況說明,作出誠信承諾,認定為低收入困難家庭。“她的申請當天就辦結了,那時候她還在住院,醫藥費報銷比例就提升了20%。后來街道還給她辦了臨時救助1萬多元,鏈接慈善資源捐助1萬元,并為她發起募捐,用于醫療救治。”李靜說。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將把通過告知承諾確認社會救助對象作為湖北社會救助品牌來打造,在省級層面修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實施辦法,出臺容錯免責清單,在建立誠信機制的基礎上逐步推開,力爭2023年在全省全面推廣。(記者 李光正 通訊員 劉三強 周文林)

專家點評

探索告知承諾制 深化社會救助對象認定制度改革

精準識別救助對象是社會救助制度發揮作用的前提,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從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之初,到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形成,國家對救助對象的識別認定一般采取申請、受理、審核、確認的程序。按程序對申請者的家庭人口、收入、財產狀況進行審核,與救助標準比對后確認救助資格,有效保證了社會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實施,維護了制度的權威性。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家庭經濟狀況復雜隱蔽、難以量化,政府有限的核查手段與精準確認救助對象的要求不相適應、公民依法獲得國家救助的權利與如實報告家庭經濟狀況的義務不匹配、快速獲得救助的需求與辦理時間過長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湖北省在全國率先試點并穩步推進告知承諾制,是創新社會救助對象認定方式的一次大膽探索。這一舉措及后續配套措施不僅有助于在社會救助領域倡導誠信風氣,也會帶來社會救助管理服務質量的提檔升級,對于加強社會救助全程監督、厘清行政機關與救助對象的責任邊界、加強基本生活救助與其他專項救助之間有效銜接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湖北民政系統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找準湖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定位,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兜實兜牢民生底線的新作為。

——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周鳳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