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不斷完善穩增長政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5-03-05 07:56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判斷當前中國經濟形勢,關鍵在于看門道。撥開經濟增速下行的陰云可以發現,全面深化改革正向縱深推進,調結構亮點頻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強勁破土。而對于宏觀經濟短期表現,系列穩增長措施也已見成效,最新數據表明,宏觀經濟顯示出筑底回穩苗頭。

    從一個細節可以看出,經濟下行態勢出現微妙變化。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9%,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9%,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匯豐PMI終值50.7,不僅高于1月的49.7,亦高于2月的初值50.1,創7個月新高。

    兩會代表委員及相關專家認為,隨著政策逐步顯效,中國經濟已出現新一輪筑底趨穩的苗頭。盡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但是經濟增長的質量正在提高,下一步要繼續堅持向改革要動力,確保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成 效 系列舉措化解下行壓力

    去年四季度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央堅持區間調控、定向調控,果斷出手穩增長:進一步簡政放權,十項措施緩解企業融資貴,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的減稅降費力度,連續降低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成功實現了去年定下的增長目標,而且到目前為止,宏觀經濟運行一直在合理區間。

    對于PMI及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的回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新訂單指數和出口訂單指數微升反映市場需求趨穩;購進價格指數微升、進口指數提高和采購量指數微降,反映庫存調整活動趨向平穩;考慮春節因素影響,綜合判斷,經濟增長處于筑底企穩過程。

    對于匯豐PMI的回升,高盛分析認為,這可能意味著政府持續的放松政策推動了增長勢頭走強。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表示,2月匯豐PMI終值大幅高于市場預期,顯示經濟小周期企穩的信號進一步加強,最悲觀的預期可能已經過去。

    鑒于PMI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小幅回升,即將公布的2月進出口和價格數據也很可能較1月好轉。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2014年7月以來的此輪經濟走弱已經持續了半年時間,存貨調整的拖累開始消退,短期經濟趨于穩定。

    對于決策層的穩增長舉措,政協委員們高度評價。“我們有7%以上的增長潛力,應該力爭把這個潛力挖掘出來,在‘十三五’規劃完成的時候,2020年人均GDP水平達到12600美元。”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林毅夫說,要達到這個目標是非常關鍵的,不僅為了實現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兩個“翻一番”,更重要的問題是進行國際比較。按照去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6年,印度的增長速度會超過我們。如果我們的增長速度比印度慢,再加上我們不斷出現結構性的金融風險等各種風險,國際上唱空我們的聲音會更多,這對于我們的外部環境和地緣政策都不會有利。

    改 善 轉型加速增長提質增效

    比經濟短期趨穩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的質量在提升,效益在提高,就業保持穩定,民生持續改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認為,2月PMI與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的分離有所拉大,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高出4個百分點,顯示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正在進行當中。

    “我們對當前的形勢應當全面地認識,數量下行趨勢存在,壓力、問題確實有,但同時要看到,質量效益的提高,看到改革的推進。”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觀察中國經濟形勢至少應當從三個層面:一是數量層面,二是效益質量的變化,三是改革的進展。只有全面觀察這三個層面以后,才能全面對中國經濟當前狀況以及未來發展有清晰的認識。

    他認為,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超過第二產業0.8個百分點,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中國經濟轉型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其前提就是第三產業增長速度要超過第二產業,這在2014年實現了。因此,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48.2%,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此外,2014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1.2%,超過投資對GDP增長率的貢獻4個百分點。反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標——中國城鄉收入比,更是13年來首次降到3倍以下。當年GDP單位能耗下降4.8%,超出預期0.9個百分點;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以上,超出預期1個百分點;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4.4立方米,同比下降5.6%。再看國際收支方面,國際收支差額占GDP比重基本平衡的要求是低于4%,中國2013年是2.6%,去年進一步下降。資本與金融項目逆差開始出現,中國開始輸出資本。

    “我們還注意到,有很多我們希望改變的局面在局部地區出現了。”李揚說,2014年,上海的GDP增長率首次高于投資增長率,這說明在投資增長貢獻率下降時,上海GDP的增長找到新的來源,它不是投資驅動,不是出口驅動。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就業持續保持穩定,更是經濟轉型加速的明顯例證。數據顯示,2014年末,全國城鎮就業人員比上年末增加1070萬人,超額完成目標。

    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據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2014年我國全社會的全年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7%;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實際增長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

    抓 手 靠改革攻堅引領新常態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5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時,把第一項定為“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我們要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但這并不意味著要使經濟增速一路下行,否則將會給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一系列嚴重問題,將使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難以實現。

    而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關鍵還在于進一步深化改革。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不能簡單地說經濟增速下行就是好事,就帶來了結構優化。市場競爭壓力增多確實會擠出落后產能,但是總體作用有限。因為中國還有不完全競爭的情況,一些重要行業存在寡頭壟斷,所以現在提結構優化一定要加上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深層次的調整期,舊的增長點逐步淡出,新的增長點正在逐步營造出來。改革是調整的關鍵。

    至于具體舉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提出,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釋放經濟增長的潛力:一是要通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釋放消費需求的潛力;二是通過戶籍制度改革釋放城市化的潛力;三是通過土地制度改革釋放農村勞動力供給的潛力;四是通過宅基地的改革釋放土地供給的潛力;五是通過審批制度的改革釋放壟斷行業發展的潛力;六是通過稅制改革和創業環境的改善釋放第三產業發展的潛力;七是通過科技教育體制改革釋放自主創新的潛力;八是通過外匯體制改革釋放外匯儲備的潛力;九是通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釋放環保產業發展的潛力;十是通過投融資體制改革釋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潛力。

責任編輯: 方圓震
 
?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