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需多費思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6-01-26 09:45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字體: 打印

當前,中國經濟放緩、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以及中國股市大跌,在全球市場引發憂慮。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將面臨通縮風險。

眼下的宏觀經濟形勢十分復雜,可以說是經濟形勢危機四伏。從長期來看,多年的積弊造成了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從短期來看,最近幾年,我國長期持續刺激投資,導致生產能力擴張,而消費增長慢于生產能力增長,在生產和消費之間出現結構不平衡,并不斷導致新的供求失衡。故而,中國需要尋找改革和經濟結構再平衡的方式。

客觀而言,只有重新恢復經濟增長的平衡,才能為今后結構調整和生產率提升夯實基礎和提供保證。而中央審時度勢實行供給側改革,這是中國尋求經濟新增長、新動力的新思路,主要強調通過提高社會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在政策手段上,包括簡政放權、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

其中,去產能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按照經濟學的邏輯,如果行業過剩10%—20%的時候會產生優勝劣汰,屬于良性競爭;一旦過剩超過20%,如全行業過剩30%、40%甚至50%,幾乎所有企業,都會泥沙俱下,形成行業性虧損。

從經濟領域來看,我國長期依靠投資為主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造成許多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伴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PPI持續負增長,工業各行業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許多行業已經出現絕對過剩。不僅消費側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產能普遍過剩,生產側煤炭產能也呈嚴重過剩態勢。更嚴重的是,鋼鐵和煤炭產能過剩傳導到金融體系,其突出表現就是不良貸款大幅反彈。這或許就是中央政府將鋼鐵和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作為突破口的應有之義,因為這關系著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能否真正實現。

從長遠來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需要逐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推進外部成本內部化、改革政府管理、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建立退出機制等。但在當前一段時期,結合我國現階段國情和市場環境條件,積極發揮政府行政手段作用,加強鋼鐵、煤炭生產和消費總量控制,是彌補“市場失靈”、打破產能過剩僵局的有效途徑。特別是,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許多基層地方政府實際上是鋼鐵、煤炭生產和消費能力擴張的重要推手。強化鋼鐵、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也有利于從根本上引導各級政府發展觀和政績觀有效轉變。

對于中國的鋼鐵和煤炭行業而言,要實現健康運行,就需要尊重市場規律,轉型升級的同時清退“僵尸企業”。此外,很多鋼企和煤企雖然也有著退出和整合的訴求,但由于涉及到民間融資和高額債務問題,無法脫身,從而很難減產、停產。對于這些企業,政府亟須從產能過剩的癥結下手,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企業退出機制,為市場化破產創造條件,保證企業能夠順利實現破產和出清。同時,必須加大國企市場化改革的力度并加快改革進程,從體制和機制上切斷這些企業的風險源,把國企的杠桿水平降到可持續的水平,并提升它們的市場活力和競爭力。

當然,中央在下定決心采取果斷措施處理過剩產能企業和“僵尸企業”的同時,在穩增長的大環境下,也要謹防地方政府“加杠桿”思維復蘇。目前,雖然短期內負債率并未超過警戒線,但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地方財政增速回落以及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一旦累積的債務風險超過地方財政承受能力,就有可能爆發區域性財政風險。當下最需防范的是地方政府“新瓶裝舊酒”創新舉債方式。(周子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溫雅
【關鍵詞:去產能,】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