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綜述:中國如何對癥下藥解民生四大“痛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6-03-10 16:19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將保障民生擺在突出位置。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減,財政收入增長放緩之時,中國將如何對癥下藥化解當前民生領域的諸多“痛點”?

資料圖。 張斌 攝

資料圖。 張斌 攝

“痛點”一:就業

就業之痛,在于“結構性矛盾”。

盡管中國新增就業人數自2013年以來連續三年超過1300萬,但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突出,人力資源供給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現象明顯,主要表現為企業“招工難”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并存。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穩則心定、家寧、國安。對就業的重視,是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一大看點。釋疑今年設定GDP區間目標時,報告稱“有6.5%至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談及就業政策時,報告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從而化解上述矛盾,繼續穩住就業。

“報告最大的亮點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中國人事科學院原院長吳江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在醫療、教育等重要民生問題上做好人才支撐將有助于促進民生保障,“報告提及9億多勞動力和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這是對他們的肯定。只有把就業保障做起來才能調動人才的積極性。”

“痛點”二:社保

社保之痛,在于“公平缺失”。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動全民公平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但同時社會保障體系仍存在諸多不足。尤其長期以來,企業人員養老保障水平與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差別較大,備受輿論詬病。

今年初,國務院發文決定廢除養老金“雙軌制”,但該制度遺留下來的企事業單位、城鄉間退休人員收入差距過大現象仍有待消除,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亦亟待完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提高低保、優撫、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標準,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資制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認為,當前官方推進的各項社保政策都致力于消除城鄉間公平缺失。如今的改革重點,就是要通過不斷完善現有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各類社會群體依法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公平享受各項社會保障待遇。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云 攝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云 攝

“痛點”三:教育

教育之痛,在于“分配不均”。

“天價學區房”、“高考移民”、“擇校難”……種種現象折射出中國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優質教育資源“扎堆”,使得“貧者更貧,富者更富”。

“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被寫入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要求,未來教育領域的工作重點包括教育經費向農村傾斜、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創業創新、擴大高校自主權等內容。

教育公平被看作社會公平的起點,只有在起步時行得穩、踩得實,中國才有望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公平程度、消除知識鴻溝。多位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指出,國家在教育方面加強統籌調控,通過加大投入縮小區域教育間的差距,將有助于推進中國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帶動教育資源缺乏的貧困地區盡快脫貧。

“痛點”四:住房

住房之痛,在于“供需失衡”。

近年來,中國城鎮住房建設規模迅速擴大,整體住房水平快速提高。但不容回避的是,城鎮住房“供需失衡”現象卻日益嚴重:一方面,部分有房者持有多套房產,無房的剛需一族依然規模巨大;另一方面,樓市分化趨勢加速,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房價不斷攀升,庫存壓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卻相對清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措施,力圖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例如,今年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費的稅收、信貸政策,適應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等。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從基本條件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沒有變,城市居民、特別是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沒有變。陳政高為市場送出一顆“定心丸”稱,隨著相關部門推出各種調控措施,他“對今年的房地產健康發展充滿信心”。(記者 王恩博)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