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去產能”是中國經濟的關鍵所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6-03-11 09:31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去產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要任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去產能”做出了全面部署。“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之戰,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所在。

目前,我國鋼鐵、煤炭等部分主要工業產品產能接近或者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大多數傳統制造領域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特別是部分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僵尸企業”,占據著大量土地、資金、原材料、勞動力等各類社會資源,造成生產要素配置扭曲,社會資源整體利用效率降低。產能過剩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著力化解過剩產能,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國務院近期出臺關于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描述,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國家“去產能”的主要思路:一是堅持企業市場化退出機制。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二是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清除部分地方政府為了社會穩定而阻撓企業破產重組等行為,有序退出過剩產能。

三是完善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于支持去產能過程中人員分流安置。據介紹,今年預算安排了500億元,明年準備再安排500億元。

四是采取兼并重組、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等措施,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有效激活各類生產要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供有效供給。

五是嚴控新增產能。實行嚴格的環保、能耗、安全、技術標準,防止形成新的產能過剩。對達不到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產能,依法責令其限期整改,在限期內未進行整改或整改后仍不達標的,要責令停產、關閉。

此外,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高端裝備制造和優勢產能轉移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在高鐵、核電等國際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鐵路建設方面,已經啟動建設的有雅萬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等。核電方面,我國與法國電力公司合作,進入了英國市場,同時巴基斯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機組已經開始建設。鋼鐵、有色、建材等優質產能也開始規模化地向外轉移。

當然,短期內去產能可能會對本就繁重的穩增長任務帶來進一步壓力。為此,必須把握好去產能、調結構和穩增長的平衡。一方面,保持經濟適度穩定增長,將會為調結構贏得時間和空間,因為如果經濟過快下滑,就業等社會問題將會凸顯,就難以推進結構調整;另一方面,如果專注于穩增長而忽視去產能、調結構,那么經濟增長也穩不住,只有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才能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牛犁)

(作者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