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6.7%:中國經濟轉型期下的高質量增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6-04-16 09:25 來源: 光明網
【字體: 打印本頁

15日上午,國新辦舉行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介紹2016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據介紹,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585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90214億元,增長7.6%。

關于2016年中國經濟前景,國內國際都一度呈現一片消極信號。如3月份以來,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與標普相繼將中國長期主權債務評級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上新華社記者還問到中國經濟會不會一路下滑擊穿6.5%這條線,影響自身的全面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甚至拖累世界經濟。一些西方國家更借機再次炒作中國經濟崩潰論,一些國際投機客甚至與國內既得利益集團一起聯手“看空中國”,甚至宣傳“做空中國”、“中國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從中不難發現,某些國家在期待中國經濟拉動世界經濟,搭乘中國經濟“順風車”,推動本國經濟增長的同時,隨時不忘鼓噪“中國威脅論”與“中國經濟崩潰論”來混淆視聽,其“吃飽飯罵廚子”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雙重扭曲心理可謂昭然若揭。

不過,隨著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季度部分宏觀經濟數據的發布,中國經濟的活力與自信再次有力地駁斥了國內、國際這些負面聲音。其中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2%,成品油消費量同比增長7.2%,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41.1%,都呈現了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回升的態勢。此外,2、3月CPI上漲2.3%,在政策預期、庫存回補、主動減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企業利潤時隔半年首次月度正增長,城市商品房銷售明顯加快,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3%,地方財政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制造業PMI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的50.2%,都從多個指標折射出中國經濟在供給側改革調控下正在逐步走出低迷,并已激發出欣欣向榮的內生動力。

數據枯燥,現實可感,隨著中國經濟政策調控的進一步發力,全面小康與“十三五”規劃的全面鋪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還將進一步提升,這其中,有三大因素,可謂是推動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三重引擎。

其一,創新經濟比例不斷增長。《201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創新指數名列全球第29位,在中等收入國家中排名首位,中國在人力資本開發和研發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已經非常接近高收入經濟體。近期,中瑞共同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瑞士聯邦關于建立創新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瑞士也成為中國首個創新戰略伙伴關系國,這也是五大發展理念首次對接國家外交與經濟合作。隨著創新理念的不斷拓展,伴隨“一路一帶”創新產能合作和《“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及《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科技研發投入世界第二的中國,創新經濟比例必將來斷增長,并引領一個又一個中國經濟的新思想、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方式、新奇跡。

其二,“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小康戰略將激發中國經濟無限內生動力。在習近平“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一理性、正確的趨勢性研判思想指引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轉方式、調結構、保民生、可持續發展“四個目標”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主要任務”,及“五大政策支柱”、十個“更加注重”的今年中國經濟總體思路。這些政策性思想指導對接“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小康戰略,將有力激發起中國經濟無限內生動力。今年一二月份服務業增長了8.1%,第一季度第三產業增長7.6%,即是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不斷提升的充分體驗。

其三,供給側改革“工具箱”裝滿了無數經濟防風險可用“工具”。供給側改革并非針對中國經濟壞帳的清理,也包括對創新經濟的鼓舞與提升,對市場經濟風險的預警與調控。即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思想正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強調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即是提前做好風險預警與調控機制,備足各種經濟調控“工具”:哪里松動立刻固緊,哪里脫落立刻焊牢,哪里著火立刻撲滅。除了政策性優化結構、淘汰落后產能,雙創、“互聯網+”、“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京津冀、長江經濟帶、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全面振興等區域協調機制、全面小康及貨幣、匯率、財政、產業政策和政府效能提升,都是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工具箱”里可用的工具。

今年一季度GDP增量為9851億元,即約合1519億美元,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量足以進入世界經濟前60。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中國經濟在大踏步轉型期下更高質量的增長,許多尚待轉型升級的企業、人才、資金仍在孵育期中。近期,李克強總理在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指出,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同時要直面挑戰、夯實基礎,擴大積極因素。隨著政策工具的靈活運用,供給側改革的發力,創新經濟的提升,消費增長的拉動,“十三五”規劃項目的實施和全面小康內生動力的激發,中國經濟必將自信滿滿,為“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小康這一中華民族第一個百年夢想續寫時代輝煌!(劉立峰)

責任編輯: 于士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