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答記者問

2016-11-15 10:15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體: 打印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以下簡稱《計劃》),全面安排和部署今后一個時期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計劃》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您談談《計劃》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教師隊伍是關鍵。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技術技能加速進步更新,職業院校專業動態調整和學生規模持續擴大,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制約現代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亟需中央和地方加大支持力度予以解決。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做出重要批示,為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強校長培訓,實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政府要支持學校按照有關規定自主聘請兼職教師”。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圍繞解決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素質亟待提升、中高職協同機制不夠健全、產教融合不夠深入等突出難題,中央財政繼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基礎上,支持實施新一周期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重點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提升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發展能力,推進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合作,旨在通過示范引領、創新機制、重點推進、以點帶面,全面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請您談談《計劃》的起草過程和主要內容

按照“問題導向、課題引領,總結經驗、改革創新,貼近基層、立足實踐”的工作原則,從解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問題出發,從創新教師培訓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入手,組織研制《計劃》。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一是總結前期經驗。充分總結“十一五”、“十二五”計劃的經驗和做法,找準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現存的突出問題,完善《計劃》頂層設計,確定重點支持方向,吸收地方基層經驗,改進升級項目設置,創新項目管理方式,為研究起草《計劃》打好基礎。二是開展課題研究。組織職教師資培養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教師培訓機構、職業院校等各方研究力量開展課題研究。開展“十二五”工作績效評估和地方、學校、教師需求調研,研究制訂《計劃》和實施方案。三是廣泛征求意見。就《計劃》多次召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職業院校和教師培訓機構負責同志參加的研討會、座談會,征求行業企業、職業院校、一線教師意見,組織專家進行研究論證。在充分借鑒基層經驗、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正式頒布實施《計劃》。

《計劃》由目標任務、實施原則、計劃內容、保障措施四部分組成。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目標任務。明確完成職業院校教師全員培訓、創建中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范團隊、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和企業人員到學校兼職任教常態化機制等總體目標。二是實施原則。堅持“國家引領、地方為主,對接需求、重點支持,協同創新、注重實效,規范管理、確保質量”的實施原則,明確國家專項支持與地方統籌實施的任務分工,服務精準扶貧、制造強國、區域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等緊缺領域、中西部貧困地區教師培訓,建立區域、校企、校際協同發展機制,強化項目過程管理、經費監管和績效考評,切實提高項目實施質量和效益。三是計劃內容。重點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示范培訓、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提升、校企雙方人員交流合作等3大類項目。開展專業帶頭人、“雙師型”教師、優秀青年分層分類培訓和校長專題研修;加強“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技術技能傳承創新平臺、骨干培訓專家團隊建設;支持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和設立兼職教師特聘崗。四是保障措施。提出明確職責分工、加強體系建設、嚴格經費管理、開展督導評估等四大舉措,切實保障項目規范有序實施,并達到預期的實施效果。

三、請您談談新一周期《計劃》有哪些創新?

遵循“示范引領、服務需求、產教融合、整體提升”的總體思路,聚焦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著力從以下五方面統籌規劃、科學安排、改革創新《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

一是進一步突出國家示范引領。中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引導地方加大投入,通過設置國家級示范性、引導性項目,實現高端引領與短板補齊相結合,對接精準扶貧、制造強國、區域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統籌優化教師培養培訓資源配置,明確工作重點,加強統籌指導,強化目標管理,保障計劃有序推進、有效實施。

二是進一步強化省級統籌實施。下移項目管理“重心”,強調省級組織實施為主,指導地方做好規劃設計、組織安排、體系建設、監管評估,完善政府、高校、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協同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經費投入長效機制,實現需求導向、因地制宜,推動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更加完備、保障更加有力、效果更加顯著。

三是進一步推進項目優化設置。保留前期成效比較顯著、較受基層歡迎的項目,如教師培訓、企業實踐、兼職教師等;應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師培養培訓方式,實行集中脫產學習和網絡自主化研修相結合;模塊化設置培訓課程,將師德素養、工匠精神、“雙創”教育、信息技術等列入培訓必修內容;實行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分層分類實施培訓,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創建一批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范團隊,建立中職、高職、應用型高校教師素質協同提升機制。

四是進一步完善基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示范學校的引領作用,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企業實踐基地建設,深化區域、校企、校際合作,吸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組建專業化培訓專家團隊,建成一批教師教育優勢特色專業和優質課程資源,構建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校企共建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五是進一步加強項目質量監管。全方位、系統化設計項目績效管理制度機制,完善競爭擇優遴選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包括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制定評價方案與標準、督導檢查與績效公示制度等,完善績效考評,定期開展督查,提高項目實施效益。

四、對提高《計劃》實施質量有哪些具體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國家、省、項目承擔單位職責分工,通過制定項目管理辦法和實施指南,成立專家庫,完善信息管理平臺,推進優質資源共享共用,定期開展督導檢查,整合優質資源,落實條件、人員與經費保障,做好年度計劃的組織、協調、管理和服務工作。

(二)做好部署落實。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將計劃納入本地區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將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教育部將適時舉辦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建設專題研討班,將文件精神具體詳盡地傳達到地方、學校和教師。

(三)完善經費保障。中央財政繼續加大資金力度,通過專項資金渠道,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引導地方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推動各地落實《計劃》工作經費,逐步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經費投入長效機制。規范中央補助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嚴格界定經費開支范圍,確保專款專用。

(四)開展督查評估。健全項目績效評價和激勵制度,完善項目評價指標體系,采取自我評估、匿名評教、專家抽評、第三方評估等方式開展工作績效評估,建立項目立項和績效公示制度,按年度對各地、項目承擔機構立項清單、執行情況和工作績效予以公示,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和評估。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