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2021-06-19 07:5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二〇二五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共同發力保障草原好生態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草畜矛盾明顯緩解,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57%左右,草原生態狀況持續改善。到203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實現草畜平衡,退化草原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復,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左右,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復,草原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格局。

目前我國草原保護還存在哪些短板?下一步,將如何處理草原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意見》在具體工作中如何落實?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解讀。

草原保護修復工作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我國草原面積大、分布廣,草資源在各省區市均有分布,集中連片的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和南方草山草坡,與森林濕地等共同構成綠色生態安全屏障的主體,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組成。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草原大國,但還不是草原強國。草原工作短板明顯:一是草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二是草原保護與開發利用矛盾依然突出;三是草原工作底子薄、基礎差;四是草原保護修復投入嚴重不足。

總體來看,我國草原保護修復工作正處在爬坡過坎、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草原工作亟待加強。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司長唐芳林認為,出臺《意見》是維護生態安全的必然要求。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綠色生態安全屏障,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區。綜合各方面研究成果,我國草原總碳儲量僅次于森林,是第二大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出臺《意見》是草原工作轉變的迫切要求。《意見》是草原工作重點由農業生產為主向生態保護為主轉變后,我國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政策性文件,明確了草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原則,細化了工作措施,對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藏富于草、藏糧于草,促進草原綠色發展

《意見》提出,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如何才能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

唐芳林表示,強調草原保護修復,并不是不利用,而是在保護草原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更好地利用草原,發揮草原的多種功能。草原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也是生產資料,既具有生態功能,也有生產功能。草原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是牧區和半牧區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要在保護好草原生態的基礎上,促進草原地區綠色發展和農牧民增收。

“藏富于草,藏糧于草,大力發展草業;加快建設草種業,大力發展草牧業,推進飼草種植業,積極發展草產品加工業,扎實推進草坪產業;穩步發展草原旅游產業,實現草原地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唐芳林表示。

積極探索構建草原保護修復的長效機制

《意見》提出了草原保護修復的4條工作原則:堅持尊重自然,保護優先;堅持系統治理,分區施策;堅持科學利用,綠色發展;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并從夯實工作基礎、加強資源保護、推進生態修復、強化合理利用、完善重要制度等方面提出了12條工作措施。如何將《意見》精神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唐芳林介紹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一是細化考核指標,落實地方政府目標責任制。結合落實林(草)長制,科學設計草原承包經營、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等制度落實情況的考核指標,納入地方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壓實地方責任。

二是加強部門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要積極探索構建草原保護修復的長效機制,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快推進草原生態修復,科學合理利用草原資源。

三是加強宣傳,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草原事業發展。廣泛宣傳草原重要的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功能,不斷增強全社會關心關愛草原和依法保護草原的意識,深入開展草原普法宣傳和科普活動,積極動員相關公益組織和社會大眾參與草原保護修復。(記者 李曉晴)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