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集中帶量采購進入常態化制度化 3年來國家組織集采節約超2600億元

2022-02-12 14:37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 打印

記者從2月11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以帶量采購為核心,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改革,經過3年努力,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新階段,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6批藥品帶量采購,共采購234種藥品,涉及金額占公立醫療機構年藥品采購總額的30%。

“從目前來看,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已經形成了常態化格局,集采競價規制、質量、供應、配送、使用的保障機制和配套政策也日趨完善和優化。”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說,“從取得的成效來看,集采規則不斷優化,質量監管更為嚴謹,供應保障更為穩定,使用政策更為完善,總體呈現了‘價降、量升、質優’的態勢。”

首先,價格回歸合理水平,群眾受益明顯。前6批藥品集中采購平均降幅53%,心臟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平均降價82%,有力擠壓了虛高空間。從3年的改革累計成果來看,國家組織集采節約費用2600億元以上。總體藥品價格水平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從醫保局開展的藥品價格監測數據看,2019年和2021年這兩年,藥品總體價格水平持續下降,年均達到7%左右。

其次,臨床使用藥品、耗材的質量得到穩定提升,臨床服務需求充分釋放。從統計上來看,集中采購品種中,群眾使用原研藥和通過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其份額從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例如《我不是藥神》里面的伊馬替尼,通過集采以后,使用量增長到了35%,使需要治療的患者得到了充分的用藥保障。

第三,推動形成公平競爭、質量保障與創新驅動的行業發展新格局。集采通過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競爭方式,逐步完善了醫藥領域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形成機制,引導企業加強質量和成本控制,積極開展產品研發和一致性評價,通過創新驅動和質量保障,使醫藥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最后,促進了“三醫聯動”,通過集約的醫保基金購買包括醫保預付等,有力推動了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和公立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舉措。

談到下一步安排,陳金甫表示,國家醫保局將常態化、制度化地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鞏固新常態,推進集采提速擴面。藥品集采在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板塊全方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重點聚焦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品種。力爭到2022年底,通過國家組織和省級聯盟采購,實現平均每個省份覆蓋350個以上的藥品品種,高值醫用耗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使之成為新的集采常態,從而達到穩定社會預期、穩定行業生態的目的。

二是塑造新的生態。通過不斷完善措施,特別是將供應、質量、信用等相關因素納入集采規則,從體制機制上凈化醫藥流通的生態環境,也就是根治帶金銷售,凈化行業生態,從而激勵企業通過規范競爭,促進流通行業的整治。

三是構建新格局。完善醫藥集中采購平臺功能,加快平臺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提升醫藥價格治理水平,通過多部門政策協同,形成促進醫藥產業和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同時,更有效地減輕群眾負擔,助力實現共同富裕。(記者 周姝蕓)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