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放水養魚”是中國經濟保持活力韌性的密碼

2022-03-22 11:13 來源: 鳳凰網·政能亮
【字體: 打印

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約1.5萬億元;優先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6月底前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中央財政安排1.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基層落實退稅減稅降費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

3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的政策安排,會議指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安排,針對當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要抓緊出臺實施。

很多人對今年兩會總理記者會上的一個比喻印象深刻。談到今年即將實施的大規模退稅降費時,總理說,所謂水深魚歸、水多魚多,這是涵養了稅源,培育壯大了市場主體。

何為“水”?何為“魚”?“水”是流動性,是市場活力,也是中央政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和社會活力的積極努力;而“魚”則是一個個充滿生機、拼搏競進的市場主體,是全社會創富創造創新的可能性,是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活力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姿態。

全國兩會閉幕剛剛10天,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緊鑼密鼓安排落實大規模退稅降費,這是當下中國提振經濟信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也體現了中央政府雷厲風行抓落實的施政風格。決定了的事情就要馬上去做,做就要做到位。正所謂說破千言萬語,不如干成實事一樁。

不僅如此,中國此次大規模減稅降費是退稅和減稅并舉,總規模達2.5萬億元,為史上最高。

當下,盡管很多地方都強調“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項目為王”“開門紅”,也開始推進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大部分省市在之前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的2022年投資增速也均高于GDP增速,但仍需看到,在更廣闊的社會層面,確實存在著企業開工不足、部分中小企業經營艱難、市場需求有待激發等情況。

當市場主體的種種困境與社會公眾的消費信心交織,則無疑會加劇經濟形勢的收縮態勢。也因此,市場的事情必須用市場化的方式來尋求破解。這就需要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精準的紓困舉措,為企業松綁,為市場注入活力。

“施肥還得要施到根上,根壯才能枝繁葉茂。”中央政府決定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約1.5萬億元,就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各類市場主體直接高效的紓困措施,是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的關鍵舉措,也是涵養稅源、大力改進增值稅制度的改革。

此外,大規模退稅也有滿滿的底氣。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億戶,新增市場主體納稅逐年增加。去年中國新增納稅市場主體交的錢,超過了當年減稅的錢。而從2013年實施增值稅改革,以減稅為導向,累計減了8.7萬億元,當時財政收入大概11萬億元,去年已經突破了20萬億元,增加了近一倍。

用今天的“退”換來明天的“增”,用稅收的減法換取市場主體活力的乘法。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必將極大緩解企業流動性緊張,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激發中國經濟的發展活力和韌性。

應該看到,本屆中央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當然,大規模減稅降費,也會引發兩個維度的擔憂,一是這些資金能否安全運行,直達“樹根”,其經行之處會不會出現七折八扣、變相截留等難題?再就是當地各地已經緊張的財政狀況能否支撐此次退稅降費,會否產生連帶效應,波及其他民生保障項目?

不客氣地說,這些憂慮都不是憑空而來,都是人們基于經驗抑或教訓得出的預判。基層民眾、小微企業,包括此次政策涵蓋的一些制造業企業等的日常所見,也會提醒他們心存疑慮,不能過于樂觀。

對此,一方面,國務院常務會議已有部署,要求加強資金監管和國庫管理,確保退稅資金直達市場主體、對地方的補助直達市縣基層,對偷稅、騙稅、騙補等行為堅決打擊、嚴懲不貸;另一方面,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大幅擴大,也可以解決不同地區之間財力平衡與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等關鍵問題。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讓政府保持謙抑、過“緊日子”;讓市場主體層出不窮、生機勃勃,就是在為中國留住青山,也是在增進民眾的福祉。

2021年下半年,伴隨多重沖擊交織,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全年仍實現8.1%的經濟增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中國經濟的活力從哪里來?從社會來,從市場來,從政府來。而來自政府層面、政策層面的每一點善意、每一次改革,都會激發社會踔厲奮發的活力,都會釋放全民創新創造的激情。

這樣生動、激蕩的局面,本身就是中國經濟始終保持活力和韌性的密碼。(龍之朱)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