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十一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概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2年06月26日 09時06分   來源:能源局

    (二)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清潔能源發展迅速

    五年來,無論是傳統能源結構調整,還是清潔能源發展,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電力工業“上大壓小”成績顯著。“十一五”期間累計關停小火電7210萬千瓦,完成計劃關停目標的140%,加速優化了電力工業結構。全國在役火電機組中,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比重由2005年的不到一半,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每千瓦時供電煤耗從370克下降到340克,累計節約原煤超過3億噸。“上大壓小”走出了一條電力工業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煤炭資源整合、淘汰落后產能取得積極進展。山西省率先拉開新一輪煤炭資源整合大幕,內蒙古和寧夏聯手打造寧東-上海廟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貴州、山東等省推進煤礦企業強強聯合,極大地推進了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這五年,全國累計關閉小煤礦9000多處,淘汰落后產能4.5億噸/年。形成了5家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9家企業煤炭年產量在5000萬噸以上。千萬噸級以上煤炭企業集團超過50家,產量達到17.3億噸,約占全國的58%以上。

    水電發展躍上新臺階。“十一五”是我國水電建設規模和建成投產機組最多的五年。龍灘、景洪、構皮灘、拉西瓦、小灣、瀑布溝等大型水電站先后建成,累計投產9000萬千瓦。三峽左右兩岸26臺機組、1820萬千瓦全部并網發電,累計發電量達到4500億千瓦時。水電裝機達2.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向家壩、錦屏二級、金安橋、官地、長河壩、沙沱、大崗山等大型、特大型水電站陸續開工。

    核電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十一五”期間,國家先后核準了13個核電項目,共34臺機組、3702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8臺、3097萬千瓦,在建規模占全球的40%以上。三門、海陽和臺山率先建設世界上首批三代核電機組。我國在運機組達到13臺、1080萬千瓦。投運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多項指標在世界核電運行者協會同行評估中居于領先水平。

    風電產業發展迅速。全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累計達到3100萬千瓦,連續5年翻番增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蒙西和甘肅酒泉風電基地裝機均超過500萬千瓦,河北、吉林等多個地區裝機超過250萬千瓦。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在世博會期間并網投產,成為除歐洲之外世界上第一座海上風電場。總規模1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在江蘇啟動。

    太陽能產業較快發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有序啟動,實施了金太陽示范工程,建成27萬千瓦示范項目。全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60萬千瓦,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光伏電池產業鏈,年產量已突破800萬千瓦,出口量占全球市場的一半。太陽能熱水器安裝使用規模繼續擴大,保有量超過1.7億平方米。

    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對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節約近7億噸標準煤。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2010年裝機比重合計占26.6%,比“十五”末提高1.6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8.6%,比2005年提高1.8個百分點。水電、核電、風電發電量5年累計超過3萬億千瓦時,替代原煤1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億噸。加快天然氣開發利用和成品油質量升級,提高煤炭回采率和油田采收率,降低電網線損率,開展節能調度和發電權交易,對節能減排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圖4 2005—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量
(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

    (三)堅持互利共贏,能源國際合作不斷取得進展

    “十一五”是我國能源國際合作發展最快、成效最為顯著的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親自推動下,國家能源局和有關部門、能源企業共同努力,大力實施 “走出去”戰略,合作共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驕人成績。

    多雙邊合作機制建設與對話交流日益加強。我國參與的多雙邊能源合作機制達到60多個。多邊合作方面,中國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能源工作組、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東盟與中日韓(10+3)能源合作、國際能源論壇等組織的正式成員,是能源憲章的觀察員國,與國際能源署、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國際組織保持著密切聯系。雙邊合作方面,中國與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能源對話與合作機制。通過這些對話交流,落實了一批能源務實合作項目,宣傳了中國能源政策,促進了互信與理解,為能源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能源國際大通道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歷經15年艱苦談判,中俄原油管道項目終于塵埃落定,順利建成;中亞天然氣管道實現了雙線貫通;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建成投運,二期開工建設;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境外段同時開工。這些通道建成后,將形成年輸油量5500萬噸、輸氣量300多億立方米的能力。深圳、福建、上海等LNG接收站建成投運。我國陸上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進口通道的戰略格局基本形成。

    境外能源資源投資和勘探開發取得積極進展。五年來,境外油氣投資累計達到720億美元。與4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31個油氣勘探開發、管道建設、煉油化工和技術服務合同。初步建成非洲、中亞-俄羅斯、南美洲、中東和亞太五個海外油氣合作區。境外油氣合作呈現出油氣并重、海陸并舉、常規與非常規資源并進的特點。開展境外能源合作的同時,大力支援資源國經濟建設,幫助其解決就業、改善民生和提升產業水平,促進了共同發展。

    能源對外合作領域從油氣擴大到煤炭、電力和新能源。神華、兗礦、內蒙古慶華等中央和地方能源企業,與俄羅斯、蒙古、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等國的煤炭資源合作,都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核、中廣核積極開展境外天然鈾資源合作。電力企業“走出去”戰略取得重大突破,電力設備已出口到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四)能源科技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不斷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能源加工轉換效率和使用效率,用無限的科技潛力改變有限的能源資源約束。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取得新的成果。“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列入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專項攻關形成了巖性地層油氣藏成藏理論等21項新認識,突破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等24項重大核心技術,獲得162項專有技術和30項新產品新工藝。中國實驗快堆成功實現臨界,高溫氣冷堆試驗示范工程即將開工建設。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60萬噸煤制烯烴等示范工程取得成功,標志著我國煤化工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

    大型能源裝備具備自主化制造能力。二代改進型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核電控制系統、蒸發器U型管、應急電源、核級閥門等一大批核電關鍵設備實現了國產化。三代核電超大型鍛件、蒸發器、主管道、安全殼等關鍵設備能夠自主制造。百萬千瓦超超臨界、大型空冷和循環流化床等火電機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3兆瓦風電機組批量生產,5兆瓦風電機組已經下線。±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交流輸電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率分別達到90%和67%。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裝置實現自主設計和自主制造。3000米深水鉆井平臺建造成功,LNG運輸船和VLCC超級油輪實現“國輪國造”。國產600萬噸成套采煤裝備投入使用,1000萬噸綜采裝備開始試用。重型燃氣輪機和抽水蓄能電站設備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

    能源行業科技管理體系逐步建立。國家能源局成立以來,通過重大技術研究、重大技術裝備、重大示范工程及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形成“四位一體”的國家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開展能源科技成果普查,編制《能源科技發展指南》。設立39家國家能源研發(實驗)中心。評選首屆國家級能源科技進步獎。建立能源行業標準新體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智能電網等專項標準建設取得初步成果,累計發布了588項能源行業標準。組織了更加高效節能的700℃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研發聯盟,開展了更具前瞻性的行波堆核電機組等未來能源技術研發。

    (五)加強民生能源工程建設,城鄉居民用能條件不斷改善

    2010年,我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水平達到2.43噸標準煤,比2005年提高了34%;人均用電量3135千瓦小時,提高了64%;人均天然氣消費量80立方米,是2005年的2.2倍。人均電力裝機0.72千瓦,比2005年增加0.32千瓦,提高了80%;


圖5 2005-2010年人均能源消費水平

    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實施農網改造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5年共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323億元,總投資1455億元,提高了農村供電能力和用電水平,減輕了農民用電負擔每年約350億元,解決了3000多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農村沼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年利用量達到160億立方米。生物質發電裝機突破500萬千瓦,增加了電廠周邊農民收入。在偏遠農村地區,推廣利用太陽灶、太陽房和太陽能熱水器。2010年又啟動了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2010年農村人均生活用能量比2005年提高了55%。

    加快建設城市供熱機組。五年來,在北方高寒地區建設了600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替代了大量燃煤小鍋爐,解決了4000多萬城市人口供暖問題。在北京等大城市推進煤電退城進郊,電代煤和氣代煤采暖工程,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

    加快西藏電力建設和新疆能源開發。西藏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全面竣工,解決了西藏主電網覆蓋的全部32個縣、17萬戶、76萬人的用電問題;克服高原施工困難,建成11萬千瓦燃油應急過渡電源和單機18萬千瓦的燃氣機組;開工藏木水電站,建設青藏聯網工程,將從根本上解決西藏供電問題。這五年,在新疆開工建設700萬千瓦燃煤電站項目;在南疆三地州建成了17萬千瓦應急燃機電源;實現了新疆電網與西北750千伏主網互聯;實施“氣化新疆”工程,北疆三條天然氣管線陸續建成,南疆氣化鄉鎮工程全面展開;新疆作為全國第14個大型煤炭基地,煤炭開發步伐加快。

    (六)能源行業管理得到加強,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2008年3月,組建國家能源局,履行全國能源行業管理職能。此后,15個省區先后組建省級能源局,能源管理力量進一步增強。2010年,國家能源委員會成立,4月22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李克強副總理出席會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能源工作的高度重視。

    國家能源局成立以來,把制定實施能源戰略、規劃、法規、產業政策和標準體系,謀劃重大項目布局,引導和服務能源行業發展,作為工作重點。修訂和頒布實施《可再生能源法》、《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能源法》制定和《煤炭法》修訂也取得階段性成果,煤炭企業兼并重組穩步推進,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推進和實施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十一五”規劃,加強規劃引導作用;能源體制改革取得進展,探索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改革順利實施,進一步理順煤電價格關系,電力雙邊交易試點積極推進;完善能源行業管理體制,發布產業政策,頒布行業標準,創新管理方式,能源行業管理進一步改善和加強。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