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升級訴求新 精準供給探索忙——從江蘇經濟園區實踐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11-08 17:3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南京11月8日電 經濟下行,分化加劇,什么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是企業需要的?記者走訪經濟大省江蘇的一些經濟園區發現,不少地方服務企業的初心不變,但方式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瞄準企業轉型需求和升級煩惱而推進的做法,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激發了市場活力。

轉型更迫切 企業需求有變

傳統業務很難快速增長,更注重自主創新了;初期看重“小恩小惠”,如今更期待知識產權等大環境;求便利、通融的“搞關系”,讓位于少干擾多服務的新型政商關系……在轉型過程中,許多企業的需求正在發生積極變化。

從要規模到要核心競爭力。“投資擴張型不可持續,企業更愿意在推動兩化融合、提升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對于企業訴求的變化,南京科遠自動化公司戰略部負責人馬紅煥很有感觸。這家專門為客戶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企業深知,提升生產經營效率、加大創新力度,拿出面向市場的對路產品,才能筑牢“立身之本”。

從要政策優惠到要環境保障。“以往可能更希望得到土地、稅收等政策傾斜,但轉型升級更需要產業集聚、人才集聚、知識產權等大環境支撐。”南瑞繼保政府事務部主管徐康說。

太倉市副市長、太倉經濟開發區主任朱萬里說,在招商引資中,規范的市場和政府行為,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及人力資源培訓服務平臺等,是企業最看重的。

從謀關系到建立新型政商關系。“少點行政干擾、多點服務支持,徹底拋棄GDP主導下的政府驅動,引導、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常州月夜燈芯絨集團董事長林仲儀等人表示,改革需進一步明確企業主體地位,建立新型政商關系。

供給謀精準 化解升級煩惱

“企業升級有了新煩惱,僅有奉獻精神還不行,要在精準供給上多動腦筋。”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園區發展局局長楊良虎說,當前更需要瞄準降本提效、利于企業轉換動能的方向,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化解企業煩惱,江蘇一些園區正致力于創新載體供給,打造共享平臺;延伸鏈條供給,告別一業獨大;優化流程供給,重構生態系統。

企業專注核心技術和細分市場后,對資源共享平臺更加苛求。江寧開發區成立智能電網創新聯盟,集聚企業和創新資源,已成為全國智能電網產業的“第一招牌”。“不僅集聚產業上下游,降低成本,更是集聚了創新資源,強化了抱團接單優勢。”徐康說。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鄧既明介紹,當地汽車整車制造體量大,但受市場影響波動也大,鑒于汽車市場步入微增長,當地制定整車、零部件、服務業“三個千億”目標行動計劃,出臺20項政策,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雙向發力。區內的佛吉亞公司擁有汽車座椅核心技術,與國內11家汽車整廠配套,實現精準有效供給,上半年開票銷售增長14.8%。

“從診斷、治療到康復,這兒就是環境醫院,像治病一樣治污。企業不僅是環保設備制造商,更升級為環境綜合服務供應商。”鹽城環保科技城監事室主任裴榮橋介紹,目前,園區初步建成環境評估、技術研發、金融支撐等六大系統,為企業提供全流程、立體式服務,構建“生態系統”。

理順“兩只手” 科學“去降補”

江蘇省已將各類園區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陣地,越來越多的干部和企業家認識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從需求出發,理順兩只手,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需求在哪,方向就在哪。”以鋼鐵為主業的常州東方潤安集團董事長蔣中敏說,他們堅持轉型,與意大利合資設立電梯導軌公司,三年多來做到了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朱萬里介紹,面對德企入駐熱情高漲及對配套功能的更高訴求,國內第三家德國中心今年6月在太倉開業,可提供從市場咨詢、律師服務、秘書翻譯、談判展覽到辦公用房、金融服務、德國貿易等各項服務。德國中心由具有官方背景的機構搭臺,企業注資運行,直接可以成為對接和服務項目的平臺,實現用市場力量招商。

一些園區還注意到利用“去降補”內在關聯,用市場化手段和循環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去庫存與補短板為例,鄧既明說,鹽城經濟開發區通過“以租代售”的方法建設人才公寓,有效利用房地產庫存。

江陰—靖江工業園區黨委書記程政介紹,雖然造船業受市場沖擊巨大,區內揚子江造船公司,通過兼并重組、有效利用園區其他企業的有效資源,如今占有國內最高的市場份額。(記者 陳俊 陳剛 王駿勇 劉巍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