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新產業 激發新動能

2016-11-27 07:2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

據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將達到20%左右,約3倍于同期GDP增速。近日,記者在湖北、湖南調研時發現,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孕育動能,新興產業成引擎

我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武漢東湖高新區,是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在這里,烽火通信、長飛光纖等數十家本土“智”造企業扎了根,IBM等100余家世界領先企業的研發(創新)中心、共享中心爭相落戶。

這離不開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的引導。2015年,武漢設立首期規模為102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目前已撬動社會資本126億元,投資項目337個。“隨著要素不斷集聚,全球首臺常溫常壓儲氫氫能汽車、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和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設備、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光傳輸等一批世界領先的成果,都誕生在武漢。”武漢市市長萬勇說。

“武漢造”已成為武漢市的新名片。2015年,武漢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701億元,增長14.1%。在鋼鐵、石化等傳統行業增速下滑的情況下,高精尖的信息技術制造、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武漢工業的主力軍。

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拓展新興產業增長空間。今后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由目前的8%左右,上升到15%。

萬勇說,武漢的目標是到2025年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全面建成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

抓住機遇,新興產業早布局

目前,湖南有20個項目入選國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設備科技重大專項,15個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重大專項,3家企業入選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在中低速磁浮、超級電容、IGBT、激光陀螺、北斗導航等“高精尖”領域,產業化成果不斷涌現。

“將科技資源高效導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湖南成功的重要原因。”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院長鄧子畏說,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在全面依托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技術力量的同時,還引入IBM、西門子等國際先進的技術資源,并組建了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為企業開展技術咨詢。

湖南省還設立了高新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等政府引導型的產業投資基金,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為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輸血”。截至目前,僅湖南高新創投管理的基金規模就超過300億元,累計投資企業200多家,其中90%以上為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協同創新,補上技術“欠賬”

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量還較小,基礎能力的“欠賬”較多。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解釋說,這部分基礎創新空白大多存在于高校和企業技術研發之間,由于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被稱為“死亡谷”。

“為了解決從實驗室產品到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中間有一個巨大產業化過程的問題,《中國制造2025》提出5項重大工程的首要工程,就是實施創新中心建設,解決行業共性技術缺失的問題。”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

一些地方已經先行先試。2016年,湖南先行出臺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扶持政策,財政專項資金和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投入數十億元,目標是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2100億元。在全國范圍,去年工信部推進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今年又啟動了63個。“這些項目分布在不同行業,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研制周期、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苗圩表示,工信部將把創新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在全產業范圍推廣,促進中國制造的蛻變。(記者 楊亮)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