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再夯實 國人飯碗有保障

2017-02-09 16:2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記者胡璐、董峻)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中要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同時還進一步提出,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優化糧食產能。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唐仁健說,中國人的飯碗要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就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這使得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糧食生產都處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糧食生產能力建設也因此必須不斷夯實。

與此同時,新形勢下,糧食生產能力的衡量標準和建設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說,近年來我國糧食供求關系得到明顯改善,農業主要矛盾也由過去的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玉米等部分品種甚至出現了庫存積壓。在此背景下,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能簡單地以產量增長這一個指標來衡量,而應綜合考慮市場供需、庫存等情況,允許產量適度波動。夯實糧食生產能力的方式也應得到優化。

那么,2017年將如何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建設?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持續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質量。

葉興慶說,雖然不能一味要求產量增長,但卻必須嚴守耕地,做好農業技術儲備,這樣才是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下降的合理方式,也才能夠真正為未來糧食生產需要打下基礎。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最重要的因素是耕地,嚴守耕地面積,并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是保障糧食生產能力的必要舉措。

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加大實施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和主要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力度,加快適宜機械化生產、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選育。

對此,葉興慶表示,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未來更多依靠科技發展突破資源、環境的約束,是我國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方向所在。依靠科技,逐步以綠色可持續產能的提升,替代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長期超采地下水等邊際產能,同樣是優化糧食產能的重要方式。

據了解,為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今年我國將推動“三區、三園、一體”平臺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其中,“三區”是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園”是指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唐仁健等專家認為,這將利于集中資源,共同推動糧食生產能力建設。

另外,文件還提出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并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也都將為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提供助力。

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2017年我國力爭新開工15項重大水利工程,重大水利在建投資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并將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統籌推進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全年確保新增2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完成30處大型灌區和150處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40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規劃中央投資任務。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