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副局長:加強封禁保護 修復沙區生態

2017-07-10 09:29 來源: 林業局網站
【字體: 打印

加強封禁保護 修復沙區生態
——訪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

近日,國家林業局制定并印發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方案》(以下簡稱《制度方案》),《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

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

記者:請介紹一下我國沙化土地及防沙治沙狀況,為什么特別提出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

劉東生: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特別強調要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這對開展防沙治沙和生態修復治理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持續不斷地開展荒漠化防治,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93%,還有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防沙治沙取得的成績依然是初步的、階段性的。

封禁保護是防沙治沙的一項重要措施,一種自然修復手段,主要是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及因保護生態的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通過劃定封禁保護區、加強封禁設施建設等措施實行封禁保護,遏制沙化擴展,自然恢復荒漠生態系統。《制度方案》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切實推進我國防沙治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開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基本遵循。

調動防沙治沙積極性

記者:《制度方案》有哪些亮點?著力解決什么問題?

劉東生:《制度方案》明確提出,把防沙治沙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到2020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體系,適宜封禁保護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保護,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區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制定《制度方案》,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改革導向,著力解決投入不足、機制不活、無序開發等問題。《制度方案》提出的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各項制度,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不僅明確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制度、沙區天然植被保護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環評制度、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制度和國家沙漠公園制度等6個方面保護制度,還明確要求通過建立重點工程治理制度、技術創新和示范推廣制度以及治理成果后續管理制度,推進沙化土地修復與治理。

為調動和保護社會各界參與防沙治沙的積極性,《制度方案》提出:建立5個方面的投入機制,即完善政府投入機制、探索開展生態保護補償、建立鼓勵各類主體參與防沙治沙的機制、建立購買服務的保護治理機制和創新防沙治沙金融支持機制。

在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強化工作推進方面,《制度方案》要求,完善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將防沙治沙相關指標納入沙區各級政府政績考核、離任審計、責任追究等制度體系;建立沙區生態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強化沙區地方黨政領導的責任意識。同時,還提出了完善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健全監測預警與監督檢查機制,完善宣傳教育和表彰獎勵機制等3個方面的工作推進機制。

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記者:《制度方案》重在實施,將如何確保落到實處呢?

劉東生:要把《制度方案》落到實處,有賴于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著力完善相關的保護制度。對方案提出的各項保護制度,需要進一步細化,督促地方抓好落實,或協調相關部門共同落實。二是著力管控開發建設活動。嚴格禁止非法開墾、放牧、采挖、使用水資源,嚴格禁止破壞沙漠與綠洲過渡帶的天然植被,切實維護沙區生態用地和生態用水。嚴格執行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環評制度。三是著力推進防沙治沙重點工程。著力謀劃一批防沙治沙重點建設項目。四是著力強化組織保障。充分發揮中國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加強協調溝通,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切實落實地方各級政府的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責任,強化沙區黨政領導的責任意識。(記者 黃俊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