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讓老有善養 兒童優先讓幼有所護
——河南漯河織牢“一老一小”保障網

2017-10-24 09:2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鄭州10月24日電 題:醫養結合讓老有善養  兒童優先讓幼有所護 ——河南漯河織牢“一老一小”保障網

新華社記者 史林靜

人口結構中的“一老一小”,關系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千家萬戶的幸福,未來他們的生活該如何保障? 2014年,漯河被民政部列為“全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試點市”和“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市”。經過3年多探索,漯河逐步為老人和兒童織起一張適應中小城市特點的社會保障網。

樓下看病樓上養老 醫養結合讓老有善養

走進漯河市清福護理院203室,84歲的董四妮正在收看戲曲節目,她在這家老年公寓已經住了2年多。“上午遛彎、下午打牌、晚上聽戲,經常有護士檢查身體。”董四妮邊說邊向記者展示床頭的呼叫器,“這個小按鈕按一下,就有護士過來。”

在金康萬安老年公寓,護士正在給72歲的李桂敏測量血壓。由于孩子不在身邊,行動不便的李桂敏一直由保姆照料。半年前,李桂敏來到這家醫養融合的養老機構,開啟了晚年生活。

“現狀是養老院不方便就醫,醫院又不能養老,所以在進行養老服務改革中,我們優先推動醫養融合發展,引導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漯河市民政局局長戴友良說,目前漯河現有100張以上養老床位的機構醫養結合型達到50%,在建養老機構中醫養結合型達到80%。

“把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給老人提供醫療康復保健、生活照護、精神文化等服務。”金康萬安老年公寓院長王衛峰說,政府還通過購買他們的服務,為社區老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

漯河市不斷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12349’居家信息服務呼叫平臺,設置24小時服務熱線,為居家老人提供緊急救援、生活幫助等。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漯河市社會養老機構發展到24家,床位數增加到2950張,已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520多所。”戴友良說,逐步建成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由補缺到普惠 堅持“兒童優先”讓幼有所護

趙小景是漯河市臨潁縣臺陳鄉田莊村的村婦女主任,她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村里的兒童福利主任。誰是孤兒、誰在留守、誰又陷入困境,趙小景都摸得門清兒。

“平時的主要任務就是輔導村里的孩子寫作業,不定期去家里走訪,幫助他們申請補助。”趙小景說,“說白了,就是讓村里的孩子在學校管不到、家庭顧不著的時候能有人管、有人指導。”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臨潁縣三個試點鄉的50個村全部設有兒童福利主任,主要任務是對所在村的兒童狀況進行排查,建立個人信息檔案,記錄所有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行為以及家庭等基本情況,幫助孤兒、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等群體申請救助,提供專業服務。

漯河市已建立四級基層兒童福利服務網絡體系,逐步實現市有兒童福利院、縣有福利中心、鄉(鎮、街道)有兒童福利站、村(社區)有兒童之家的服務體系。

“以臨潁縣為例,除了縣級兒童服務中心外,我們的兒童福利指導站已實現鄉鎮全覆蓋,建成村級兒童之家130多個。”臨潁縣民政局黨組副書記邢志亮說。

構建“一老一小”大福利體系需社會總動員

目前,我國60歲以上和0-14歲人口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讓老人安享晚年,讓孩子共享童年,不能靠政府唱獨角戲。近年來,漯河市不斷創新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一老一小”福利保障工作中來。

為鼓勵更多力量參與到養老服務業,漯河在土地供應、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漯河對養老機構自建房屋新增床位給予每張3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對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按照情況給予每月60—100元不等的床位補貼。

針對“一老一小”專業服務人才缺乏問題,漯河市開出不同“藥方”。為解決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缺乏問題,漯河市把養老養護人才培養納入全市衛生人才發展規劃,加快培養各類老人服務專業人才,并發放從業崗位補貼。

為解決兒童福利主任專業性不夠問題,漯河市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所有的兒童福利主任進行培訓。“兒童保護工作不僅僅是進行經濟上補貼,更需要從兒童自身發展和心理等層面構筑立體的支持和關愛網絡。”戴友良說,兒童福利主任要能用專業的方法,觀察、發現和評估兒童及其家庭的需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和愛心人士也參與養老和兒童福利工作。“隔三差五都會有一些愛心人士送錢送衣物,并給咱們老人義演、義診。”漯河市陽光老年公寓院長石萬周說。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郭曉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