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志愿者積極服務脫貧攻堅

2020-01-01 07:24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

文藝志愿者積極服務脫貧攻堅
——中國文聯二〇二〇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掠影

年終歲尾,人們都忙著回家和家人團圓。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到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山區,為那里的群眾送去歡樂,種下文化,為脫貧攻堅加油鼓勁兒。他們的名字叫文藝志愿者。

“你們來了,過節的味兒就濃了”

貴州榕江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紅色革命老區”、中國民族文化藝術之鄉。獨唱、舞蹈、京劇、嗩吶、魔術……精彩節目讓當地百姓應接不暇。

這邊,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的文藝志愿者,在一天內開展了兩場慰問活動;那邊,當地的文藝工作者也用侗族大歌、舞蹈、摔跤,歡迎遠道而來的藝術家。中國評協的文藝志愿者發揮所長,現場對《獨朔撈堂》《侗寨大歌》進行點評。

河北張家口,零下十幾攝氏度,書法家們揮毫潑墨,書寫“福”字、春聯。中國文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志愿者們,不顧冬日的寒風,將帶著墨香的祝福,送到父老鄉親的家中,交到他們的手上。

“你們來了,過節的味兒就濃了。”當地群眾拿著寫滿祝福的春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們表示,書法名家們冒著嚴寒來到基層,為大家寫春聯送福,確實讓我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基層群眾的關懷,也為基層帶來了喜慶祥和的新春氣息。大家紛紛為此次活動和書法家們的奉獻精神點贊。

“獻給奮斗者的贊歌”

成都,城市音樂廳內,臺下坐著一群“特殊”的觀眾。他們是成都軌道的建設者。

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和中國鐵建西南區域總部聯合主辦的這場晚會,就是獻給奮斗者的贊歌。

此次慰問演出分為《人因奮斗而精彩》《城因奮斗而幸福》《國因奮斗而富強》三個章節。來自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團的文藝工作者,以歌唱、舞蹈、評書、彈唱、小品等多種藝術形式,為到場的奮斗者們呈現出一臺視聽盛宴。

2019年12月27日,由中國鐵建獨家投資建設成都地鐵5號線一、二期、10號線二期和有軌電車蓉2號線非首開段“三線”101公里正式建成開通,創造了國內軌道交通一次性新增101公里運營里程的新紀錄。成都軌道交通也由此正式駛入“300公里時代”。

“今晚的演出有趣極了,在歡笑中一下忘記了疲憊。不管多么苦多么累,看到這座城市因我們的努力而讓更多市民受益,這都是值得的,2020年我們還要奮戰6號線,我們也一定不負重托,確保讓6號線順利通車。”昆侖集團地鐵公司員工李國濤在演出結束后說。

“一針一線繡出幸福”

侗族刺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集紡織、印染、刺繡于一體。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在以鎮遠為背景的第四十二、四十三兩回中,對鎮遠的“苗綿侗繡”大加贊賞。當時的地方官員,就以此為饋贈親友的貴重禮品。侗族婦女的服裝有“無衣不花,無花不繡”之說。2011年,侗族刺繡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流行服飾影響,如今侗繡也受到很大沖擊,手工制作出來的侗繡很費時耗力,當地婦女靠侗繡來補貼生計,所獲也十分有限。

在柳州市的清花繡坊,有百名繡娘,每天依舊用古法一針一線繡出美麗圖案。其中有一位90后女孩叫覃桂珍,她的母親、外婆都是繡娘,傳到她已經是第五代。

這次,著名蘇繡藝術家姚建萍來到清花繡坊,與當地繡娘結對幫扶。在與當地繡娘的交流中,她無意中解決了一項技術難題。

與已經進入產業化生產的蘇繡相比,侗繡的技術顯得比較古舊,生產效率低。姚建萍發現,侗繡繡娘在刺繡中,左手拿著貼好紋樣的侗布,右手進行刺繡,一塊15厘米見方的紋樣,往往需要一位熟練繡娘工作兩三天才能完成。

與侗繡不同,蘇繡是將絲綢固定在布繃上,繡娘可以左右手同時開工,效率極高。“讓兩只手同時動起來,左右開弓,用現代科學技法解放生產力。”姚建萍說。覃桂珍此前在蘇州買了一架繡繃,苦于無人教授,一直閑置。這回蘇繡大師來到家里,手把手教她用起了繡繃。從未用雙手刺繡過的覃桂珍慢慢適應了這種方式:“確實比原來快了,需要的力度也小了。”

“我們既要保留古老侗繡原生態的傳統文化符號,還要在技術上革新,跟現代社會和時尚生活接軌,幫他們走向市場,增加收入。一針一線繡出幸福,從而真正幫助一大批少數民族地區婦女走上致富路。”姚建萍說。(記者 郭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