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水權交易格局初步形成

2017-12-09 08:2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

全國水權改革試點寧夏率先通過驗收,水權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多模式水權交易格局初步形成

日前,作為全國7個水權試點之一的寧夏,通過水利部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驗收,成為首個通過驗收的全國水權試點。目前,全國7個水權試點經過3年積極探索,初步形成了流域間、流域上下游、區域間、行業間和用水戶間等多種水權交易模式,為全國水權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為何要開展水權改革?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表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用水量已接近甚至超過用水總量控制上限。當前我國用水效率總體不高,特別是農業灌溉用水方式還比較粗放,建立健全水權制度,明確取用水戶對節約出來的水資源的收益權,可以節約出大量寶貴的水資源,通過水權交易滿足新增合理用水需求,有效緩解一些地區的水資源瓶頸問題。

從2014年7月開始,水利部在寧夏、江西、湖北、內蒙古、河南、甘肅、廣東等7個省區啟動水權試點,目前各試點基本完成任務,已進入驗收階段,寧夏已率先通過驗收。此外,河北、新疆、山東、山西、陜西、浙江等省區也開展了省級水權改革探索。通過實踐,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以此次通過驗收的寧夏為例,這是全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省區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289毫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依靠過境黃河水。自列為全國水權試點以來,寧夏堅持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推動以水定產、以水定城。據統計,寧夏農業水權確權涵蓋灌區農業直開口4293個,確權水量45.64億立方米,向鄉鎮、部分農民用水協會和用水大戶頒發水資源使用權證353本;工業水權確權涉及60家工業企業,確權水量1.27億立方米,以已發的取水許可證為依據進行了確權。

當前,水權改革的關鍵點,一是怎么確權,二是如何交易,三是制度建設。水利部專家表示,水權確權是將水資源使用權逐級分解明確到行政區域和取用水戶。對納入取水許可的取用水戶,根據《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通過發放取水許可證明確取水權;對灌區內農業用水戶,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發放水權證,因地制宜將水權明確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戶等。“確權主要包括4個步驟,即明確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明確各行業水資源配置方案,明確各取用水戶的可用水量,發放水權證書。”

記者了解到,在水權交易方面,全國已建立了水權交易平臺,探索形成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水權交易模式。中國水權交易所于2016年正式掛牌成立,已促成水量交易8.76億立方米。各試點地區采取用水戶直接交易、政府回購再次投放市場等方式,積極探索開展了跨區域、跨流域、跨行業的水權交易,更好發揮了市場在優化配置水資源中的作用,促進了水資源從低效益領域向高效益領域的流轉。

在制度建設方面,也初步建立了水權確權、交易、監管等制度。水利部出臺《水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加強水資源用途管制的指導意見》等,明確了水權交易的類型、程序和用途管制要求等。寧夏、江西、山東、廣東等地以地方性法規或規章的形式明確了水權確權和交易的有關要求;內蒙古、河南、河北、甘肅、湖北宜都等地出臺了閑置取用水指標處置、水量交易價格確定、水權收儲轉讓、交易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制度辦法。

“水權改革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涉及面廣、難度大、任務重,試點只是第一步,下一階段改革任務更加艱巨。”周學文表示,要加快完成試點驗收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抓緊完善水權政策制度、鞏固擴大試點成果,積極培育水市場、促進水權規范流轉,加強水權改革重大問題研究、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同時,要認真做好以水資源使用權確權和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為主要內容的水流產權確權試點工作,不斷深化水權改革工作。(記者 喬金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