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熱議收入分配:讓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08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讓發展成果全民共享——代表委員熱議收入分配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王優玲、周英峰、劉錚)收入分配,關乎民生。對于如何將經濟發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百姓手中,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黨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凸顯“公平”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

    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6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6%,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3%,而同期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9.6%。“這說明整個GDP的國民收入分配向企業利潤和國家財政集中度提高了,分給老百姓的份額不斷下降。”全國人大代表趙湘平說。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介紹,2007年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幅為32.4%,企業利潤增幅為36.7%,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只有12.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幅只有9.5%。

    “勞動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下降,而且已經降到警戒線了。” 趙湘平說。同時,不同地區、行業和企業之間,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工資漲幅跟不上物價漲幅。在這種背景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關鍵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勞動保障廳副廳長劉家強說,經濟快速發展,工資相應增長,這樣才是良性循環。工資增長應當與經濟發展和企業效益、財政收入增長聯動,這樣百姓才能不斷分享到經濟發展的紅利。

    趙湘平說,我國應盡快出臺工資收入管理條例,根據當年GDP情況和物價上漲情況決定工資增長的上限、下限及平均線,并對企業的利潤分配和勞動成本所占比重作出規定。此外,適當調整國家財政所占比重也有必要。

    近期,國家正采取多項舉措來縮小收入差距:建立職工收入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個稅起征點,退休人員養老金將連漲3年,讓更多人擁有財產性收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企業職工工資,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深化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并擴大即期消費。這些措施將大大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

    王一鳴說,我國應盡可能考慮把發展成果合理分配。“過程公平很重要,機會公平更重要。即便是機會公平,對一些天生弱勢的人同樣要解決他們的公平。”

    針對物價上漲,低收入群體受到的影響較大的情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及時完善和落實對低收入群眾的補助辦法,特別要增加對生活困難群眾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補助,確保他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說,在和諧社會建設中貫徹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最緊要的是以民生為核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致力于解決就業、醫療、住房、教育以及社會保障等諸多民生問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代表委員建議工資漲幅與物價漲幅保持均衡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周英峰、王優玲、劉錚)針對百姓有關“工資漲一點,物價降一點”的呼聲,參加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建議,職工工資增長應考慮物價上漲因素,與之保持相對適度的增幅。

    200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豬肉等副食品價格的上漲,我國居民消費物價節節高升,全年CPI平均上漲4.8%,成為1997年以來的年度最高漲幅。同時,住房等資產價格也上漲很快,給人民群眾帶來比較大的生活壓力。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趙湘平認為,在物價上漲比較快時,只有低收入階層享受到政府補貼,大多數工薪階層沒有補貼。現在,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市場化了,工資漲幅趕不上物價漲幅,工薪階層的實際生活水平在下降。

    實際上,2007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實現了多年來少有的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12.2%,加快1.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9.5%,加快2.1個百分點。

    為什么收入快速增長,百姓依然對物價上漲如此敏感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在人們日常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例相對固定,當副食品價格上漲比較快時,由此超支的錢很容易被人們感覺到。另外,雖然收入提高了,但人們消費支出的范圍也在擴大,自然就感覺錢不夠花了。

    作為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重要的要素價格,工資收入的增長在我國一直是引人矚目的話題。在物價漲幅偏高的前提下,到底工資該怎么漲,成為百姓特別是網民關注的話題。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劉家強認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物價的上漲,工資也一定要隨著上漲,這樣才是一個正常的循環。

    代表委員為縮小四大收入差距“開藥方”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周英峰 劉錚 王優玲)城鄉差距、行業差距、階層差距、地區差距……近年來我國收入分配格局基本未變,但收入差距呈擴大之勢,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參加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紛紛把脈,為縮小收入差距開出自己的“藥方”。

    讓農村勞動力“流動”起來

    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解決城鄉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是讓農村勞動力流動起來。一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留下的人和外出的人的收入都會提高,這樣才能逐漸縮小與城市差距。但受戶籍制度、務工收益等現實因素制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意愿目前并不是很高。

    目前,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據了解,公安部等14個部委正在積極協商戶籍改革,目標是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放寬戶口遷移限制,引導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動。

    讓個稅征收重點“照顧”富人

    國家發展改革委去年發布的《2006年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顯示,2000年至2005年,城鎮居民中10%最高收入組與10%最低收入組的收入之比從4.6倍上升到9.2倍。

    長期關注收入分配問題的浙江省宗慶后代表說,我國近年來個人所得稅收入連年高比例增長。工薪階層是個稅征稅主體,稅負過重使工薪階層收入增長過慢。初次分配應向中低收入者傾斜,建議進一步提高個稅起征點,減少個稅稅率,提高工薪階層實際收入水平。

    3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從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去年底表示,今后將加強對高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征管,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的形勢。

    讓壟斷行業工資趨向合理

    中國勞動學會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至2006年,全國在崗職工工資連續4年兩位數增長,但不同行業之間收入差距不盡合理。2000年,行業最高人均工資水平是行業最低人均工資水平的2.63倍,2005年增加到4.88倍。

    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牛立文委員認為,壟斷是造成當前收入分配懸殊的重要原因。國家對壟斷企業要拿出硬辦法,使用約束性指標,設定最高工資標準。對于企業內部的分配問題,政府不便直接干預,但可以充分發揮稅收的二次調節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家將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同時,還將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加強對壟斷企業工資監管。

    用政策推動欠發達地區發展

    當前,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也愈加明顯。以青海省為例,雖然經濟連續7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但2007年與2002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國的排位分別下降了18位、4位和1位。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趙湘平認為,不同地區之間分配差距擴大是事實。以湖南省為例,工資最高的市和工資最低的市,工資差了1.8倍。這種差距,主要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造成的,國家應加大投入推動欠發達地區發展。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08年國家將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代表建議:增加居民收入以刺激消費需求增長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周英峰 王優玲)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提請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的計劃草案報告,2007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投資。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有關專家認為,應通過增加居民收入,繼續推動消費需求的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顯示出我國采取的提高居民收入、促進居民消費的措施開始發揮作用。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多年來,我國經濟一直在謀求轉變發展方式,希望經濟實現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而不是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

    來自湖南省的趙湘平代表說,我國多年來存在“高投資、低消費、高出口”的經濟結構失衡問題,根本原因在于國民收入分配過多傾向于政府部門和企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

    收入水平提高是消費需求增長的前提條件。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2.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5%。與此同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9210億元,增長16.8%。

    王一鳴認為,盡管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7年來首次超過投資,但我國總消費率仍處于歷史低位,距政府期望還有很大距離。2006年我國總消費率約為50%,而國際平均水平在70%左右;我國居民消費率約為36%,而國際平均水平為50%左右。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調整投資與消費關系,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向文波說,目前我國內需還是有一些乏力,經濟還是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拉動和投資拉動。如何培育國內市場、擴大內需是經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要繼續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必須進一步調整收入分配制度,使老百姓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趙湘平代表說。

 
 
 相關鏈接
· “透視”雪災:代表委員建言提高抗災保障能力
· 三位代表共話解決農村義務教育歷史遺留債務問題
· 李鉞鋒委員建言: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必須明確
· 政協委員建言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堅持公益性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