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海

省長:吳曉軍
省會:西寧
省政府地址:西寧市城中區西大街12
郵編:810099
電話:0971-8252361
網址:www.qinghai.gov.cn

青海省位于祖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 青海省地理位置介于東經89°243″至103°410″,北緯31°362″至39°1245″,東西長度為1240.6千米,南北長度為844.5千米。全省總面積為72.23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后,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青海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

      

地理和自然狀況

 

青海全省均屬青藏高原范圍之內,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地貌多樣。全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各大山脈構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內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區面積為11.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5.9%;海拔高度30005000米地區面積為53.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區面積為5.4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7.8%。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較低,多在2000米左右。最高點位于昆侖山的布喀達板峰為海拔6851米,最低點位于海東市民和縣馬場垣鄉境內青海省最東端與甘肅交界處,海拔1644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東北和東部與黃土高原、秦嶺山地相過渡,北部與甘肅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過阿爾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南與藏北高原相接,東南部通過山地和高原盆地與四川盆地相連。省內平原面積為19.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28.3%;山地面積為34.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48.9%;丘陵面積為10.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4.6%;臺地面積為5.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8.2%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征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冬季漫長、夏季涼爽;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異大,東部雨水較多,西部干燥多風,缺氧、寒冷。

年平均氣溫受地形的影響,其總的分布形式是北高南低。青海省境內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5.19.0℃之間, 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7.4-4.7℃,其中祁連托勒為最冷的地區;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在5.820.2℃之間,民和為最熱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祁連山區、青南高原面積占全省面積的2/3以上,較暖的東部湟水、黃河谷地、年平局年氣溫在69℃左右。全省年降水量總的分布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連山區在410520毫米之間,東南部的久治、班瑪一帶超過600毫米,其中久治為降水量最大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達到745毫米;柴達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間,盆地西北部少于50毫米,其中冷湖為降水最少的地區。無霜期東部農業區為35個月,其他地區僅12個月,三江源部分地區無絕對無霜期。全省年太陽輻射總量僅次于西藏高原,平均年輻射總量可達586074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時數在23363341小時之間,太陽能資源豐富。近年來,青海省氣溫升高、降水量增加,加之生態建設保護工程的實施,青海省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數據統計為1961-2015年) 

礦產資源

青海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銜接部位,區內地質構造復雜,成礦地質作用多樣,全省主要成礦區(帶)由北向南劃分為:祁連成礦帶、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柴達木盆地成礦區、東昆侖成礦帶、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北段成礦帶等。其中祁連成礦帶以有色金屬、石棉、煤為主;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以貴金屬、有色金屬、煤炭為主;柴達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氣、鹽類礦產為主;東昆侖成礦帶以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為主;三江北段成礦帶以銅、鉛、鋅、鉬等有色金屬礦產為主。按礦產種類的區域分,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屬,西部鹽類和油氣,中部有色金屬、貴金屬,東部非金屬的特點;礦種上,有礦產種類多,共生伴生礦產多,小礦多,礦產地部分散,礦產資源儲量相對集中的特點。全省鹽湖類礦產資源(鉀、鎂、鈉、鋰、鍶、硼等)儲量相對豐富。石油、天然氣、鉀鹽、石棉及有色金屬(銅、鉛、鋅、鈷等)礦產品的供應已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現各類礦產135種,查明礦產88種,單礦種產地數1121個,其中,大型184個,中型224個,小型713個。在已探明的礦種保有資源儲量中,有56個礦種居全國前十位,鎂鹽(氯化鎂和硫酸鎂)、鉀鹽、鋰礦、鍶礦、石棉礦、飾面用蛇紋巖、電石用灰巖、化肥用蛇紋巖、冶金用石英巖、玻璃用石英巖等11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有25種排在前三位。2010年在青海凍土帶又發現了可燃冰資源,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陸地上發現可燃冰的國家,入選全國十大地質科技成果,有望成為未來的新型能源。

青海境內的礦產資源種類很多,品位普遍較高,分布范圍較廣。其中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具有重要地位。青海的有色金屬礦產主要有:銅、鉛、鋅、鎳、鈷、錫、鉬、銻、汞等。黑色金屬礦產有:鐵、錳、鉻、鋇、鈦等。稀有金屬和稀散元素礦產有:鍺、鎵、錮、鎘、鍶、鋯、鋰、鈹等。境內所產的貴重金屬礦產有:金、銀、鉑等。還有冶金輔助原材料等非金屬礦產:熔劑石英巖、熔劑石灰巖、熔劑白云巖、耐火石英巖、硅石、耐火粘土等,都具有十分廣泛的開發利用前景。青海的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有: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鎂、芒硝、硼、磷、天然堿、硫鐵礦、自然硫、砷、重晶石、化工灰巖、伴生硫等17種。青海的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有:白云母、石棉、熔煉水晶、石膏、水泥石灰巖、水泥粘土和玻璃用石英巖等42種。地處柴達木盆地的茫崖石棉礦,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石棉礦床,已查明儲量為3829萬噸,居全國首位,占國內總儲量的42.20%,所產石棉的質量好,以中短棉為主,可紡性強,其產品暢銷國內外。海北祁連縣所產的石棉具有特殊的濕紡性能,可同加拿大魁北克石棉相媲美,馳名中外。

鹽湖資源

鹽湖主要集中于柴達木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爾木地區及東部烏蘭縣境內和西部冷湖地區。柴達木盆地共有33個大中型鹽湖,60多個礦床、礦點、礦化點,已發現大中型鉀鎂鹽礦產地10多處,硼礦產地18處,鋰礦3處,鈉鹽礦12處。其中儲量超過100億噸的特大鹽湖有2個,10-100億噸的大型鹽湖有6個,儲量幾千萬噸的小型鹽湖星羅棋布,主要大中型鹽湖有:察爾汗、大浪灘、昆特依、一里坪、東臺吉乃爾、西臺吉乃爾、大柴旦、茶卡等,其中察爾汗鹽湖是全國最大鉀鎂鹽礦床。盆地鹽礦以液體礦為主,液固并存。博大的鹽湖、鹽礦中有豐富的鈉、鉀、鎂、鋰、鍶、硼、溴、銣、銫、石膏、芒硝、天然堿等十幾種礦種。已經進入國家礦產資源儲量表的主要有,鹽礦3085.5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 22.89%;鎂礦 55.68億噸,占83.22%;鍶礦2294.05萬噸,占41.09%;鋰礦1538.25萬噸,占83.09%;鉀礦8.37億噸,占77.64%;硼礦1865.77萬噸,占24.63%。

土地資源

截止2015年,全省土地最新實測總面積共69.66萬平方公里(0.6966億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4510.50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4.75%,農用地中耕地面積58.57萬公頃,牧草地面積4081.21萬公頃,林地面積354.15萬公頃,園地面積0.61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3.99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0.49%;未利用地面積2421.99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34.77%

草原及牧業資源

全省草地面積4193.33萬公頃,其中可利用面積3866.67萬公頃,分為9個草地類,7個草地亞類,28個草地組,173個草地型。在各類草原中,高寒草甸為2366.16萬公頃,占全省草地面積的64.92%,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體。在草地總面積中,可利用草地占86.72%,其中夏秋草場1825.35萬公頃。在全省173個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為優勢品種的草地型有40個面積為2091萬公頃,占全省草地面積的57.37%。全省可利用草地每年總產牧草8093萬噸。

農業資源

全省耕地面積58.80萬公頃,2015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5.8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47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面積27.71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49.62%,油料作物面積14.47萬公頃,占25.91%;蔬菜種植面積4.96萬公頃,占8.88%。農作物復種指數95%2015年主要農產品產量為:糧食102.72萬噸、油料30.48萬噸、蔬菜166.4萬噸、水果1.5萬噸。主要農產品品種有小麥、青稞、玉米、油菜、蠶豆、豌豆、馬鈴薯、胡麻等。主要水果品種有紅元帥、紅星、紅富士、貴德長把梨、軟兒梨、杏、桃、李子、櫻桃、沙果、核桃、花檎、草莓、西瓜、葡萄等。

林業資源

全省林地面積1096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5.3%。森林面積45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3%,較2010年增加1.07個百分點,東部地區達到35.29%。天然林資源管護面積367.8萬公頃,國家級公益林管護面積496萬公頃。現有森林公園23處、總面積54萬公頃,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7處、面積29萬公頃,省級森林公園16處、面積25萬公頃。國家級良種基地4個,面積0.11萬公頃。荒漠化土地面積為1903.58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6.5%沙化土地面積為1246.1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7.4%

全省濕地面積814.36萬公頃,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5.19%,濕地面積居全國第一。列入國際重要濕地3處、面積16.7萬公頃;列入國家重要濕地17處、面積21.98萬公頃;建立國家濕地公園15處、面積30.4萬公頃。

全省枸杞種植面積3.62萬公頃、干果產量5.83萬噸,沙棘16萬公頃、可采果利用面積6.6萬公頃,核桃1.55萬公頃、年產量1388噸,大果櫻桃0.17萬公頃、樹莓0.38萬公頃。林業年產值42億元以上。

人口

人口概況

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8.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2萬人。按城鄉分,城鎮常住人口317.54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07%,比上年末提高1.44個百分點;鄉村常住人口280.84萬人,占46.93%。少數民族人口285.49萬人,占47.71%。全年人口出生率14.42‰,比上年低0.28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17‰,比上年低0.01個千分點。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8.25‰,比上年低0.27個千分點。全省人戶分離的人口為98.75萬人,其中流動人口82.06萬人。年末全省戶籍人口584.69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240.66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41.16%;鄉村戶籍人口344.03萬人,占58.84%。

經濟

地區生產總值

初步核算,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642.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8.41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1180.38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1224.01億元,增長7.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0%,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4.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348元,比上年增長6.4%。

種植業和畜牧業

2017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58.5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75千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8.61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44千公頃。其中,小麥85.92千公頃,減少0.35千公頃;青稞45.32千公頃,減少0.11千公頃;玉米25.06千公頃,減少1.56千公頃;豆類27.74千公頃,減少0.76千公頃;馬鈴薯93.37千公頃,增加0.26千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86.78千公頃,比上年增加9.38千公頃。其中,油料148.84千公頃,增加6.23千公頃;枸杞33.53千公頃,增加1.63千公頃。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50.24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12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00.71萬噸,比上年減產2.74萬噸。 

2017年末全省牛存欄546.56萬頭,比上年末下降6.6%;羊存欄1387.41萬只,下降0.2%;生豬存欄108.77萬頭,下降12.0%;家禽存欄317.54萬只,下降14.2%。全年全省牛出欄132.18萬頭,比上年增長5.5%;羊出欄726.06萬只,增長7.4%;生豬出欄145.54萬頭,增長5.2%;家禽出欄520.39萬只,增長12.3%。全年全省肉類總產量38.33萬噸,增長6.4%。

工業和建筑業

2017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790.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7.7%,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5.4%,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1.1倍,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12.6%。按門類分,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5%,采礦業增加值下降8.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8.3%。 

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36個行業中,24個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中,新能源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增長22.5%,鹽湖化工產業增加值增長9.5%,有色金屬產業增加值增長6.7%,輕工紡織業增加值增長14.6%,生物產業增加值增長26.6%,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0%。資源類行業增加值下降8.0%。

全年全省建筑業增加值390.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注冊地在省內的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406個,實現利潤1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8%。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全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97.14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37.57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投資1308.71億元,增長0.5%,其中工業投資1204.79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投資2450.86億元,增長16.8%。基礎設施投資1663.97億元,增長15.9%。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226.50億元,增長1.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等短板領域投資大幅增長。 

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144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高技術制造業投資101.09億元,增長31.2%。新材料產業投資106.78億元,增長25.1%。鹽湖化工產業投資149.82億元,增長18.9%。裝備制造業投資55.40億元,增長1.1倍。輕工紡織業投資109.35億元,增長86.4%。高耗能行業投資679.98億元,下降7.7%。 

全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408.59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商品住宅投資213.66億元,下降6.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97.08億元,增長1.1%。

國內貿易

2017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9.03億元,比上年增長9.3%。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28.08億元,增長9.3%(其中城區消費品零售額427.19億元,增長8.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0.95億元,增長9.9%。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774.22億元,增長9.4%;餐飲收入額64.81億元,增長9.3%。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9%,化妝品類增長24.4%,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2.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2%,家具類增長7.0%,汽車類增長6.9%,煙酒類增長6.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5.3%,日用品類增長4.6%,金銀珠寶類增長3.2%,飲料類增長1.9%,中西藥品類下降12.1%。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6562萬元,比上年增長50.7%。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餐費收入833萬元,增長47.3%。

對外經濟

2017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44.42億元,比上年下降55.9%。其中,出口額28.75億元,下降68.2%;進口額15.67億元,增長50.7%。 全年全省新批外資項目14個,比上年增加8個。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1.60億美元,增長66.7%;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0.18億美元,增長20.0%。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3.90億美元,增長26.1%,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17人。

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

2017年末全省鐵路營運里程2299公里,與上年末持平,其中高速鐵路218公里。公路通車里程8090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3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23公里,增加345公里。民航通航里程124969公里,增加4912公里。 

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00.10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1.7%,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82.90萬輛,增長12.2%。民用轎車保有量48.55萬輛,增長10.5%,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42.15萬輛,增長10.2%。

郵電

2017年全省郵政業務量6.01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全年郵政業完成函件業務483.44萬件,包裹業務41.71萬件,快遞業務量1449.71萬件,快遞業務收入3.88億元(比上年增長29.3%)。全年電信業務量161.59億元,增長1.4倍。年末移動電話用戶610.88萬戶,增長13.2%;固定電話用戶106.69萬戶,增長4.5%。電話普及率120.91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20.1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0.6%。移動寬帶用戶513.17萬戶,比上年末增長33.6%,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戶436.69萬戶,增長56.4%。

旅游

2017年接待國內外游客3484.1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1%。其中,國內游客3477.08萬人次,增長21.2%;入境游客7.02萬人次,增長0.2%。實現旅游總收入381.53億元,增長23.0%。其中,國內旅游收入378.94億元,增長23.3%;旅游外匯收入3829.04萬美元,下降13.3%。

金融保險

金融

2017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826.63億元,比年初增加256.4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6%。其中,境內住戶存款余額2141.41億元,增長6.9%;境內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1608.34億元,下降2.1%。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222.49億元,比年初增加642.7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5%。其中,境內住戶貸款余額629.34億元,增長21.4%;境內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5590.88億元,增長10.5%。

保險

2017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80.18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4.34億元,增長19.1%;財產險保費收入33.34億元,增長12.5%;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12.50億元,增長22.1%。全年保險賠付額29.25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壽險賠付額6.98億元,下降9.6%;財產險賠付額16.50億元,增長10.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額5.77億元,增長21.1%。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2017年全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1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1351元,增長10.9%;人均經營凈收入2861元,增長8.8%;人均財產凈收入949元,增長10.0%;人均轉移凈收入3840元,增長7.4%。全年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503元,比上年增長4.9%。恩格爾系數為28.7%,比上年降低0.2個百分點。 

全年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69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0568元,增長9.8%;人均經營凈收入1899元,下降5.4%;人均財產凈收入1613元,增長11.1%;人均轉移凈收入5089元,增長11.7%。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473元,比上年增長3.0%。 

全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2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704元,增長9.7%;人均經營凈收入3764元,增長17.7%;人均財產凈收入326元,增長0.4%;人均轉移凈收入2668元,下降0.4%。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903元,比上年增長7.4%。

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全省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77.4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93萬人。其中,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8.38萬人,增加5.2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9.11萬人,增加3.90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96萬人,增加0.78萬人。全省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48.9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50萬人。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4.03萬人,減少3.85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4.96萬人,增加0.35萬人。全省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1.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0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0.26萬人。全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6.1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0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10.96萬人。全省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0.0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9萬人。年末全省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2萬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2.1萬人。

科教文衛

教育

全年全省學齡兒童入學率99.8%,與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毛入學率109.3%,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4.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4.0%,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全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730人,在校生4112人,畢業生1051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59萬人,在校生7.92萬人,畢業生1.9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80萬人,在校生7.50萬人,畢業生1.95萬人。普通高中招生4.24萬人,在校生12.39萬人,畢業生3.83萬人。初中學校招生7.05萬人,在校生20.58萬人,畢業生6.82萬人。普通小學招生8.50萬人,在校生46.51萬人,畢業生7.28萬人。特殊教育招生1173人,在校生5061人,畢業生414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0.72萬人。

科學技術

全年全省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510項,比上年增加40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114項,應用技術成果372項,軟科學成果24項。專利申請[23]318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949件。專利授權1580件,比上年增加22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40件。簽訂技術合同1016項,比上年增加30項;成交金額67.7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年末全省共有天氣雷達觀測站點12個,縣級以上衛星云圖接收站點52個,地震臺站122個,地震遙測臺網3個。

文化體育

2017年末全省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文化館46個,公共圖書館49個,博物館23個,檔案館55個,廣播電視電臺46座,中短波發射臺2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4%,比上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4%,比上年末提高0.2個百分點。全年出版雜志287萬冊、報紙9196萬份、圖書1215萬冊(張),其中少數民族文字圖書290萬冊(張)。

2017年末全省有等級運動員487人,比上年末增加106人。其中,國家級運動健將4人,一級運動員135人,二級運動員348人。在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1枚金牌、3枚銀牌、3枚銅牌。全年銷售體育彩票8.17億元。

衛生事業

2017年末全省衛生機構6370個,床位3.75萬張。其中,醫院215個,床位3.19萬張;鄉鎮衛生院405個,床位450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5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5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個,村衛生室4518個,門診、診所(衛生所、醫務室)803個,衛生監督所(中心)55個。衛生人員4.7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4萬人,注冊護士1.65萬人。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