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

自治區主席:王莉霞
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區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
郵編:010098
電話:0471-6944404
網址:
www.nmg.gov.cn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2.3%,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名列第三位。東南西與8省區毗鄰,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公里。

      

地理和自然狀況

自然地理

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條,祖國的第二大河--黃河,由寧夏石咀山附近進入內蒙古,由南向北,圍繞鄂爾多斯高原,形成一個馬蹄形。其中流域面積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流域面積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條。有近千個大小湖泊。全區地表水資源為406.60億立方米,除黃河過境水外,境內自產水源為371億立方米,占全國總水量的1.67%。地下水資源為139.35億立方米,占全國地下水資源的2.9%。扣除重復水量,全區水資源總量為545.95億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頃平均占有水量l萬立方米,平均產水模數為4.4l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內蒙古水資源在地區、時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勻,且與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適應。東部地區黑龍江流域土地面積占全區的27%,耕地面積占全區的20%,人口占全區的18%,而水資源總量占全區的65%,人均占有水量8 420立方米,為全區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區的西遼河、海灤河、黃河 3個流域總面積占全區的26%,耕地占全區的30%,人口占全區的66%,但水資源僅占全區25%,其中除黃河沿岸可利用部分過境水外,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

地表水:內蒙古自治區平均地表年徑流量約291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78%;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22%。由于河川徑流受大氣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年徑流量地區分布不均,水資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區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區干旱缺水。同時,河川徑流年內分布不均,年際間變化比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徑流量占全區徑流量的6080% 。歷年間徑流量大小不勻,相差很大。年徑流量最大與最小的比值,東部林區各河流為412;中部各河流為622;西部地區各河流高達26以上。此外,從區外流入自治區境內的河川徑流量有330.6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入境的平均年徑流量315億立方米,額濟納河8.4 億立方米。

地下水: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平均資源量為254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13億立方米,占全區地下水資源量44%。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占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7l%。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72億立方米,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重復計算后,占全區地下水資源量的56%。自治區地下水資源的分布受大氣降水、下墊面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具有平原多、山丘區少和內陸河流域更少的特點。自治區平原區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間的重復計算后的地下水資源模數,一般在5.96.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為山丘區地下水平均水資源模數的2.22.7倍。內陸河流域地下水資源模數為1.1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只是在內陸閉合盆地的平原或溝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較富集。全區按自然條件和水系的不同,分為:大興安嶺西麓黑龍江水系地區;呼倫貝爾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大興安嶺東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區;西遼河平原遼河水系地區;陰山北麓內蒙古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陰山山地、海河、灤河水系地區;陰山南麓河套平原黃河水系地區;鄂爾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區;西部荒漠內陸水系地區。

內蒙古境內植被由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種類組成。植物種類較豐富,已搜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共計2 351種,分 屬于133科,720屬。其中引進栽培的有184種,野生植物有2 167(種子植物2 106種,蕨類植物61)。植物種類分布不均衡,山區植物最豐富。東部大興安嶺擁有豐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澤與水生植物。中部陰山山脈及西部賀蘭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澤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區以草原與荒漠旱生型植物為主,含有少數的草甸植物與鹽生植物。內蒙古境內草原植被由東北的松遼平原,經大興安嶺南部山地和內蒙古高原到陰山山脈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與黃土高原,組成一個連續的整體,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鄂爾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彥淖爾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鹽柴類和矮灌木類組成,共有種子植物1 000多種。植物種類雖不豐富,但地方特有種的優勢作用十分明顯。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土壤種類較多,其性質和生產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點是土壤形成過程中鈣積化強烈,有機質積累較多。根據土壤形成過程和土壤屬性,分為9個土綱,22個土類。在9個土綱中,以鈣層土分布最少。內蒙古土壤在分布上東西之間變化明顯,土壤帶基本呈東北--西南向排列,最東為黑土壤地帶,向西依次為暗棕壤地帶、黑鈣土地帶、栗鈣土地帶、棕壤土地帶、黑壚土地帶、灰鈣土地帶、風沙土地帶和灰棕漠土地帶。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結構和水分條件良好,易于耕作,適宜發展農業;黑鈣土自然肥力次之,適宜發展農林牧業。

氣候特點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主要氣候特征是平均氣溫大部地區偏高,年降水量大部地區偏少或接近常年。春季出現4次大范圍沙塵過程,少于常年,且首次出現時間偏晚;春季和夏季中東部持續干旱,農牧業損失嚴重;夏季暴雨、洪澇、冰雹、雷電頻發,8月11日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發生龍卷風災害。分析2017年氣候條件和氣象災害的影響,綜合評價2017年度氣候為正常偏差年景。

礦產資源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發現新礦物最多的省區。自1958年以來,中國獲得國際上承認的新礦物有50余種,其中10種發現于內蒙古,包括鋇鐵鈦石、包頭礦、黃河礦、索倫石、汞鉛礦、興安石、大青山礦、錫林郭勒礦、二連石、白云鄂博礦。包頭白云鄂博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山。截止到2017年底,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之首的有18種、居全國前3位的有47種、居全國前10位的有92種。稀土查明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全區煤炭累計勘查估算資源總量9120.32億噸,其中查明的資源儲量為4331.57億噸,預測的資源量為4788.75億噸。全區煤炭保有資源儲量為4205.25億噸,占全國總量的25.03%,居全國第二位;全區金礦保有資源儲量Au815.14噸,Ag86867.90噸;銅、鉛、鋅3種有色金屬保有資源儲量5831.66萬噸。

 經濟

地區生產總值

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0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47.2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6408.6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8047.4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比例為10.2:39.8:50.0。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3%、14.8%和74.9%。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3786元,比上年增長3.6%。

農業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98.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8%。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5.8萬公頃,下降0.5%;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22.5萬公頃,增長4.1%。糧食總產量達2768.4萬噸,比上年下降0.4%;油料產量222.7萬噸,增長1.2%;甜菜產量363.0萬噸,增長36.4%;蔬菜產量1364.6萬噸,下降9.2%;水果(含果用瓜)產量340.8萬噸,增長7.7%。

全區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頭數達12614.8萬頭(只),比上年下降7.2%;牲畜總增頭數7148.6萬頭(只),總增率達52.6%。牧業年度良種及改良種牲畜總頭數11392.9萬頭(只),良種及改良種牲畜比重90.3%。全年肉類總產量267.6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豬肉產量達到73.5萬噸,增長2.0%;牛肉產量達到59.5萬噸,增長7.0%;羊肉產量達到104.1萬噸,增長5.2%。牛奶產量693.0萬噸,下降5.6%;禽蛋產量53.2萬噸,下降8.3%。 

2017年末全區農牧業機械總動力3484萬千瓦,比上年同口徑增長4.6%;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5%。

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109.0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3.1%。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5.3%,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2.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5.8%。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下降9.7%;重工業增加值增長5.4%。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300.7億元,比上年下降5.9%。全區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建筑施工企業1010家,比上年增加19家;施工企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453.9萬平方米,下降13.3%;竣工房屋面積2031.5萬平方米,下降20.0%;房屋建筑竣工率37.2%。全年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實現利潤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404.6億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19.3億元,下降7.0%。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單位投資6647.5億元,集體單位投資92.6億元,個體投資225.5億元,其他經濟類型單位投資7439.0億元。從三次產業投資看,第一產業投資891.1億元,增長15.0%;第二產業投資5617.6億元,下降13.4%;第三產業投資7895.9億元,增長11.6%。按項目隸屬關系分,地方項目完成投資13746.6億元,中央項目完成投資657.9億元。 

新開工項目17404個,下降11.5%;在建項目投資總規模39027.9億元,增長5.6%。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889.7億元。商品房待售面積1265.6萬平方米,下降8.6%。

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60.2億元,比上年增長6.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454.6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0.1%,增長6.6%;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05.6億元,增長9.5%。

對外經濟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942.4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22.8%。其中,出口總額334.8億元,增長15.8%;進口總額607.7億元,增長27.0%。從主要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達535.3億元,占進出口總額的56.8%;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額達302.9億元;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達22.7億元。

 交通、郵電和旅游業

交通

全年全年完成貨物運輸總量22.7億噸,比上年增長13.5%。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5206.5億噸公里,增長16.9%。 

全年完成旅客運輸總量16061.3萬人,比上年下降3.8%。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362.8億人公里,下降3.3%。 

2017年末全區民用汽車保有量498.0萬輛,比上年增長13.3%;其中,本年新注冊汽車53.7萬輛。年末私人轎車保有量277.0萬輛,增長10.3%;其中,本年新注冊轎車27.6萬輛,增長5.3%。

郵電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516.9億元,比上年增長86.7%。其中,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482.6億元,增長98.0%;郵政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34.3億元,增長25.9%。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32.3萬戶,下降13.3%;移動電話用戶2841.2萬戶,增長15.0%。全區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113.2戶/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2854.3萬戶,增長15.9%。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2360.3萬戶,增長15.4%;互聯網寬帶用戶494萬戶,增長18.4%。

旅游

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440.1億元,比上年增長26.7%。接待入境旅游人數184.8萬人次,增長3.9%;旅游外匯收入12.5億美元,增長9.4%。國內旅游人數11461.2萬人次,增長19.1%;國內旅游收入3358.6億元,增長27.4%。

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

全區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3.4億元,比上年下降14.4%,如果剔除2016年虛增因素,比上年增長14.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23.1億元,比上年增長0.2%。分旗縣看,全區103個旗縣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超過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60億元的旗縣2個,超20億元的旗縣7個,超10億元的旗縣30個。全區財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達3158.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9.8%;財政扶貧支出121億元,增長1.1倍。

金融

2017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2952.8億元,比年初增加1787.2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0730.0億元,比年初增加769.1億元,增長7.7%;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6748.1億元,比年初增加793.9億元,增長13.2%;廣義政府存款余額4286.5億元,比年初減少33.6億元,下降0.7%。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1456.0億元,比年初增加2095.0億元,增長10.8%。其中,住戶貸款余額5220.1億元,比年初增加601.2億元,增長13.0%;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余額16234.8億元,比年初增加1495.1億元,增長10.1%。

保險

2017年末全區保險機構共有2826家,比上年增加97家。全年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69.9億元,增長17.1%。全年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186.5億元,增長35.4%。全年全區人壽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6.0億元,累計賠付49.4億元。農業保險穩步推進,全年全區農業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2.5億元,累計賠付支出43.3億元,支農惠農力度進一步得到加強。

人民生活

人口概況

2017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28.6萬人,比上年增加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568.2萬人,鄉村人口為960.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2.0%,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男性人口為1305.2萬人,女性人口為1223.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為23.9萬人,出生率為9.47‰;死亡人口為14.5萬人,死亡率為5.7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3‰。

人民生活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2元,比上年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6.8%。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946元,增長4.8%。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70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6.4%。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21707元,增長6.6%;經營凈收入6349元,增長16.2%;財產凈收入1824元,增長5.3%;轉移凈收入5789元,增長6.8%。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638元,增長3.9%。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4元,比上年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6.7%。從主要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2649元,增長8.2%;經營凈收入6385元,增長2.7%;財產凈收入515元,增長13.8%;轉移凈收入3036元,增長21.8%。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184元,增長6.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7.4%,農村牧區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27.8%,分別比上年下降0.9個和1.5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全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94.3萬人,比上年增長6.0%;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743.4萬人,增長1.0%。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47.1萬人,增長2.5%;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5.3萬人,下降18.3%。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226.6萬人,下降4.2%。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61.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495.1萬人,增長1.4%。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100%。

教科文衛 

教育

2017年末全區共有普通高等學校53所;全年招收學生13.6萬人,增長2.0%;在校學生44.8萬人,增長2.6%,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11.7萬人,少數民族在校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10.1萬人;畢業學生11.8萬人,增長5.7%。年末全區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0個,招收研究生7176人,增長11.7%;在校研究生2.0萬人,增長6.6%,其中,少數民族在校研究生5580人,少數民族在校研究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4907人。年末有普通高中293所,全年招收學生14.4萬人,下降2.3%;在校學生43.6萬人,下降2.9%,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3.2萬人,少數民族在校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11.9萬人;畢業學生15.3萬人。年末有初中683所,全年招收學生22.5萬人,增長13.9%;在校學生61.9萬人,增長1.0%,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7.8萬人,少數民族在校學生中有蒙古族學生15.8萬人;畢業學生21.5萬人。年末有小學1658所,招收學生21.6萬人,下降5.1%;在校學生132.5萬人,下降1.0%;畢業學生22.6萬人,增長13.8%。全區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64萬人,增長5.4%。全區初中階段毛入學率98.88%,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科技

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33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110項,應用技術成果421項,軟科學成果2項。獲得國家級獎勵的科技成果1項。全年專利申請11701件,授權專利6271件。年內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數3766個。合同成交金額162.8億元,增長12.9%。其中,區內成交技術金額14.3億元,向區外輸出技術成交金額5.3億元,吸納區外技術成果金額143.2億元。

文化

2017年末全區有藝術表演團體98個,其中,烏蘭牧騎71個;藝術表演場所21個。現擁有文化館120座,公共圖書館117座,博物館93座,檔案館139座,已開放各類檔案343.3萬卷。年末全區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2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2%。年末全區有線廣播電視用戶385.6萬戶。自治區和盟市兩級出版報紙27974萬份,出版各類期刊1382萬冊,出版圖書5966萬冊。全年生產故事影片7部,蒙語譯制片100部。

衛生

2017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24217個,其中,醫院775個,農村牧區衛生院1314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19個,婦幼衛生機構113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51個。年末全區醫療衛生單位擁有病床15.0萬張,增長8.0%,其中,醫院擁有病床11.9萬張,鄉鎮衛生院擁有病床2.2萬張,婦幼衛生機構擁有病床0.4萬張。全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0萬人,增長5.8%,其中,執業醫師、助理醫師7.0萬人,注冊護士7.2萬人。農村牧區擁有村衛生室1.4萬個,擁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8萬人。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