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 東

省長:王偉中
省會:廣州
省政府地址:廣州市東風中路305
郵編:501031
網址:http://www.gd.gov.cn

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鄰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緯20°09′~25°31′,和東經109°45′~117°20′之間。根據2015年度土地變更調查, 全省陸地面積17.97 萬平方千米,其中島嶼面積1916平方千米。全省沿海有大小島嶼1 431個,數量僅次于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其中面積500 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 個。另有明礁和干出礁956 個。全省大陸海岸線4 114.3 千米,居全國第一位。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關于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歸沿岸國家管轄的規定,全省海域總面積41.93 萬平方千米,其中內海4.89 萬平方千米,領海1.64 萬平方千米,200 海里專屬經濟區35.40 萬平方千米。

      

地理和自然狀況

地貌

受地殼運動、巖性、褶皺和斷裂構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綜合影響,廣東省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臺地和平原,其面積分別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3.7%24.9%14.2%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5%。地勢總體北高南低,北部多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陽山、乳源與湖南省的交界處;南部則為平原和臺地。全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貫粵西、粵中和粵東北的羅平山脈和粵東的蓮花山脈;粵北的山脈則多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脈,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積最大,潮汕平原次之,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臺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構成各類地貌的基巖巖石以花崗巖最為普遍,砂巖和變質巖也較多,粵西北還有較大片的石灰巖分布,此外局部還有景色奇特的紅色巖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雞嶺等;丹霞山和粵西的湖光巖先后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沿海數量眾多的優質沙灘以及雷州半島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資源。沿海沿河地區多為第四紀沉積層,是構成耕地資源的物質基礎。

氣候

廣東省屬于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且雨熱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 月。全省年平均氣溫21.8℃。年平均氣溫分布呈南高北低,雷州半島南端徐聞最高(23.8℃),粵北山區連山最低(18.9℃)。月平均氣溫最冷的1月為13.3 ℃, 最熱的7月為28.5 ℃。全省86 個氣象站中,歷史極端最高氣溫為42.0℃,出現在韶關;極端最低氣溫-7.3℃,出現在梅州。

年平均降水量為1789.3毫米,最少年份為1314.1 毫米, 最多年份達2254.1 毫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個多雨中心分別是恩平—陽江、海豐和龍門—清遠,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恩平超過2500毫米,海豐接近2500毫米,龍門為2100毫米。暴雨最頻繁的是海豐,年平均暴雨日數達13.5天。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最少(32.0毫米),6月最多(31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640.6毫米,出現在清遠。

年平均日照時數自北向南增加,由不足1500 小時增加到2300 小時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 兆~ 5400 兆焦耳/ 平方米之間。

廣東省是各種氣象災害多發省份,主要災害有暴雨洪澇、熱帶氣旋、強對流天氣、雷擊、高溫、干旱及低溫陰雨、寒露風、寒潮和冰(霜)凍等低溫災害,災種多,災期長,發生頻率高,災害重。

資源概況

【土地資源】根據2015年土地變更調查數據,2015年廣東省陸地總面積17 971602.40公頃。其中,農用地14973000.82 公頃; 建設用地2004462.40 公頃; 未利用地994139.18公頃。農用地中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和其他農用地面積分別為2615887.97公頃、1271328.55公頃、10034269.34公頃、34.86公頃和1048390.10公頃。建設用地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庫與水工建筑面積分別為1631144.33公頃、179387.48公頃和193930.59公頃。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面積分別為439244.06公頃和554895.12公頃。廣東省是國內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土地資源的特點為:自然地理環境優越,土地復種指數高;地勢北高南低,海陸兼備,適合多元化經營;地緣人緣優勢明顯,有利于土地發展外向型經濟;人地關系矛盾突出,土地資源尚有一定潛力;土地資源分布與建設用地需求空間“錯位”,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難以協調。

【水資源】 廣東省河流眾多,以珠江流域(東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獨流入海的韓江流域和粵東沿海、粵西沿海諸河為主,集水面積占全省面積的99.8%,其余屬于長江流域的鄱陽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級干支流542條(其中,集水面積在1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2條)。獨流入海河流52條,較大的有韓江、榕江、漠陽江、鑒江、九洲江等。水文監測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2毫米,折合年均降水總量3145億立方米。降水時程和地區上分布不均,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年際之間相差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4倍,個別地區甚至達到3 倍。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83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82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450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計算量440億立方米。除省內產水量外,還有來自珠江、韓江等上游從鄰省入境水量2 361 億立方米。廣東省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澇,冬春常干旱。沿海臺地和低丘陵區不利蓄水,缺水現象突出,尤以粵西的雷州半島最為典型。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污水排污造成污染,存在水質性缺水問題。

【礦產資源】 廣東省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接處,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優勢礦種集中度高。至2015年底,全省發現礦產148(亞)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101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黑色金屬礦產4種,有色金屬礦產11種,貴金屬礦產2種,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礦產15種,冶金輔助原料礦產8種,化工原料礦產9種,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41種,水氣礦產4種。廣東省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礦產61種,居全國前3位的礦產26種,居全國第一位的礦產7種,分別為鈮鉭礦、碲礦、高嶺土、建筑用花崗巖、水泥用粗面巖、建筑用大理巖、泥炭。全省已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地下熱水、礦泉水、鐵、銅、鉛、鋅、錫、銻、稀土、金、銀、硫鐵礦、高嶺土、陶瓷土、水泥用灰巖、大理巖等。

【植被和生物資源】廣東省光、熱、水資源豐富,四季常青,動植物種類繁多。全省有維管束植物289科、2051屬、7717種。其中野生植物6135種,栽培植物1582種。此外, 還有真菌1959種,其中食用菌185種, 藥用真菌97種。植物種類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的有仙湖蘇鐵、南方紅豆杉等7種,屬于二級的有桫欏、廣東松、白豆杉、樟、凹葉厚樸、土沉香、丹霞梧桐等48種。在植被類型中,有屬于地帶性植被的北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和沿海的熱帶紅樹林,還有非緯度地帶性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林、竹林、灌叢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園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龍眼和菠蘿是嶺南四大名果,經濟價值可觀。

廣東省動物種類多樣。陸生脊椎野生動物有774種,其中獸類110種、鳥類507種、爬行類112種、兩棲類45種。此外,還有淡水水生動物的魚類281種、底棲動物181種和浮游動物256種,以及種類更多的昆蟲類動物。動物種類中,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云豹、熊猴和中華白海豚等22種,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金貓、水鹿、穿山甲、獼猴和白鷴(省鳥)等95種。

廣東省開展對動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重視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至2015年底,全省有森林公園1086個。廣東省重視綠化荒山,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

【海洋資源】 廣東省海岸線長,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動物和植物,共有浮游植物406種、浮游動物416 種、底棲生物828 種、游泳生物1 297種。遠洋和近海捕撈,以及海洋網箱養魚和沿海養殖的牡蠣、蝦類等海洋水產品年產量約460萬噸;可供海水養殖面積77.57 萬公頃,實際海水養殖面積19.49 萬公頃,是全國著名的海洋水產大省。雷州半島的養殖海水珍珠產量居全國首位。沿海還擁有眾多的優良港口資源。廣州港、深圳港、汕頭港和湛江港成為國內對外交通和貿易的重要通道;大亞灣、大鵬灣、碣石灣、博賀灣及南澳島等地還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灣的油氣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風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廣東省沿海沙灘眾多,氣候溫暖,紅樹林分布廣、面積大,在大陸最南端的燈樓角有全國唯一的大陸緣型珊瑚礁,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大。

 經濟

地區生產總值

2017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879.23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92.40億元,增長3.5%,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0%;第二產業增加值38598.55億元,增長6.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9.8%;第三產業增加值47488.28億元,增長8.6%,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4.2:43.0:52.8,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5.4%,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2%,金融業增長8.8%,房地產業增長4.8%。在現代產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9516.92億元,增長13.2%;先進制造業增加值17597.00億元,增長10.3%。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9709.97億元,增長9.8%。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24344.75億元,增長8.8%。民營經濟增加值48339.14億元,增長8.1%。2017年,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1089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2009美元。

分區域看,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為79.7%,粵東西北地區占20.3%,其中東翼、西翼、山區分別占6.8%、7.5%、6.0%。

農業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750.08萬畝,比上年下降0.4%;糖蔗種植面積215.06萬畝,增長2.1%;油料種植面積573.66萬畝,增長0.9%;蔬菜種植面積2189.00萬畝,增長3.1%。 

全年糧食產量1365.13萬噸,增長0.4%;糖蔗產量1326.53萬噸,增長4.3%;油料產量116.31萬噸,增長2.7%;蔬菜產量3737.42萬噸,增長4.7%;水果產量1669.45萬噸,增長5.6%;茶葉產量9.07萬噸,增長4.5%。 

全年肉類總產量409.78萬噸,下降0.6%。其中,豬肉產量262.19萬噸,下降0.8%;禽肉產量134.27萬噸,下降0.6%。全年水產品產量886.82萬噸,增長1.5%。其中,海水產品473.97萬噸,增長1.6%;淡水產品412.70萬噸,增長1.3%。

工業和建筑業

201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0%,民營企業增長10.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5.6%,股份制企業增長8.4%,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0.2%,集體企業增長3.0%。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6.1%,重工業增長7.8%。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增長7.6%,中型企業增長6.7%,小微型企業增長6.8%。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8.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10.2%,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3.7%,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增長5.6%,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增長196.9%,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15.2%,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下降2.1%。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3.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13.9%,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13.7%,石油化工產業增長2.9%,先進輕紡制造業增長6.5%,新材料制造業增長3.4%,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增長11.6%。 

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增長6.1%,其中,紡織服裝業增長1.5%,食品飲料業增長5.9%,家具制造業增長8.1%,建筑材料增長7.3%,金屬制品業增長7.2%,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增長10.5%。 

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0.6%,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下降3.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6.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7%,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4.9%,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 4.3%。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資產貢獻率13.3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5.65%、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2.14次;成本費用利潤率7.11%,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24.20萬元/人年,比上年增長13.3%;產品銷售率97.3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8985.97億元,增長15.7%。虧損企業虧損總額479.05億元,增長10.9%。虧損企業虧損面13.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09元。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3747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7341.39億元,增長18.8%;民間投資23158.46億元,增長12.9%;港澳臺、外商經濟投資4090.20億元,增長1.3%。分地區看,珠三角地區投資25463.54億元,增長13.7%;東翼投資4844.08元,增長18.4%;西翼投資3597.47 億元,增長9.1%;山區投資3572.87億元,增長11.1%。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395.19億元,比上年下降11.2%;第二產業投資12128.94億元,增長9.4%,其中,工業投資12110.44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投資24953.84億元,增長16.2%。基礎設施投資9168.79億元,增長24.3%,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4.5%。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3158.46億元,增長12.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1.8%,高技術制造業投資2103.21億元,增長27.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6%。先進制造業投資4927.89億元,增長13.8%,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3.1%。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業投資1665.06億元,增長17.5%。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2075.69億元,比上年增長17.2%。按地區分,珠三角地區9827.78億元,增長14.3%;東翼623.49億元,增長30.4%;西翼630.77億元,增長45.2%;山區993.66億元,增長25.2%。按用途分,商品住宅開發投資8100.93億元,增長16.1%;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173.67億元和 1445.15億元,分別增長37.7%和3.9%。

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00.07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423.74億元,增長9.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776.33億元,增長10.5%。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34519.74億元,增長10.4%;餐飲收入3680.33億元,增長5.9%。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6.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6.9%,化妝品類增長6.4%,日用品類增長9.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3.0%,書報雜志類增長2.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9.5%,中西藥品類增長14.5%,通訊器材類增長19.3%,汽車類增長6.6%,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5.2%,金銀珠寶類增長15.3%,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增長6.0%,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0.2%,石油及制品類增長9.7%。

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68155.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出口42186.8億元,增長6.7%;進口25969.1億元,增長10.1%。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6217.7億元,比上年增加276.3億元。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15032.2億元,增長14.9%。全省納入統計的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441.9億元,增長93.8%。 

全年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5528個,比上年增長90.3%。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383.5億元,增長6.4%。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廣東直接投資金額31.3億元,增長48.1%。

全年經核準境外新增中方實際投資額87.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7.7%。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81.0億美元,下降0.4%;對外勞務合作新簽勞務人員合同工資總額7.3億美元,勞務人員實際收入總額8.7億美元;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年末在外人員共8.57萬人。

 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581.15億元,比上年增長9.2%。貨物運輸總量400756萬噸,增長7.0%。貨物運輸周轉量28199.90億噸公里,增長28.0%。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48339萬人,增長5.4%。旅客運輸周轉量4143.84億人公里,增長7.7%。 

全年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97131萬噸,比上年增長 9.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59614萬噸,增長8.7%;內貿貨物吞吐量137517萬噸,增長10.0%。港口集裝箱吞吐量6398.80萬標準箱,增長11.7%。 

年末公路通車里程21.9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338公里,比上年末增長8.5%。高鐵客運量占全部鐵路客運量的比重為62.7%。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894.9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3.1%,其中,私人汽車1679.64萬輛,增長13.0%。民用轎車保有量1118.98萬輛,增長12.5%。其中,私人轎車1054.56萬輛,增長12.2%。

郵電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107.29億元,增長58.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2526.29億元,增長33.9%;快遞業務量101.35億件,同比增長32.1%;快遞業務收入1146.69億元,增長30.3%;電信業務總量(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3581億元,增長81.0%。年末電話總用戶17202.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4%;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406.1萬戶,減少7.8%;移動電話用戶14796.2萬戶,增加3.1%。年末4G用戶11751.4萬戶,全年凈增2666.2萬戶,占移動電話用戶比重達79.4%。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3246.8萬戶,增加13.9%。年末移動互聯網用戶14160.3萬戶,增加22.9%。

旅游

全年接待入境過夜游客3647.56萬人次,增長3.7%。國際旅游外匯收入196.50億美元,增長5.8%。國內過夜游客4.07億人次,增長12.5%;國內旅游收入10667.02億元,增長15.9%。

 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財政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315.21億元,增長10.9%;其中,稅收收入8869.91億元,增長13.0%。

金融

2017年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94535.7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各項貸款余額126031.95億元,增長13.6%。年末全省農村合作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4143.5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7%;貸款余額13806.30億元,增長10.6%。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年利潤(稅后)2698.54億元,比上年增加19.0%。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45%,比上年下降0.07個百分點。

證券

年末全省證券市場共有上市公司571家,市價總值9.59萬億元。全年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市場累計籌資2749.56億元,比上年減少962.25億元。其中,首次公開發行A股98只,籌資521.23億元;股票資產再籌資(包括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1293.49億元;上市公司通過滬深交易所發行公司債、可轉債籌資934.84億元。全年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421家,定向發行股票籌資206.58億元,增長13.3%。證券公司28家,證券公司分支機構1454家,股票賬戶數5743.39萬戶,增長15.2%,代理股票交易額32.63萬億元,下降9.3%。基金公司31家,共管理1817只公募基金。基金規模34708.91億份,增長12.1%;基金凈值37440.55億元,增長14.6%。期貨公司22家,全年代理交易額65.74萬億元,增長2.6%。

保險

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304.6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533.1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105.3億元,分別增長24.3%和16.9%;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666.1億元,減少20.4%。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142.4億元,增長10.3%。其中,壽險業務賠付支出450.7億元,增長0.3%;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549.1億元,增長17.1%;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142.6億元,增長22.0%。

 人民生活

人口概況

2016年末常住人口1099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29.45萬人,出生率11.85‰;死亡人口48.17萬人,死亡率4.41‰;自然增長人口 81.28萬人,自然增長率7.44‰。

人民生活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3.3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3%。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75.1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9.7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按全省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4.3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0963.3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2339.4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45235.8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5774.6元。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819.6元,比上年增長5.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197.9元,增長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199.6元,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全省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51%,比上年下降 0.6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32.16%,農村為40.18%。全省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6.94平方米,其中城鎮為33.09平方米,農村為45.27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7年末全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離退休)5847.2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8.4%。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586.76萬人,增長1.7%。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962.64萬人,增長3.9%,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異地務工人員1926.90萬人,增長3.9%。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6402.43萬人,增長1.1%。參加工傷保險3402.03萬人,增長4.8%。參加失業保險3163.67萬人,增長4.8%。參加生育保險3300.89萬人,增長4.4%。 

全年城鄉醫療救助162.45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1.43萬人次,增長34.2%。民政部門資助參保參合的人數達248.77萬人次。全年社會保險基金收入5944.9億元;年末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13343億元,增長17.6%。年末城市低保人數22.84萬人,農村低保人數146.70萬人。全年城鎮職工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44萬人。 

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床位22.25萬張,收養救助人員9.77萬人。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6.74萬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1085個。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228.84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5.77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1443.65萬元。年末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量為5.72個。注冊志愿者人數903萬人。注冊志愿者人均參與志愿服務時數3.81小時。

 教科文衛

教育

全年各級各類教育(不含非學歷培訓,不含技工學校)招生688.38萬人,比上年增長2.2%;在校生2312.16萬人,比上年增長2.4%;畢業生569.47萬人,比上年下降4.9%。其中,特殊教育學校招生8893人,在校生44084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41.41萬人。

科技

2017年末縣及縣級以上國有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314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研發機構13000個。全省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52萬人年(折合全時當量)。 

全年科技成果2509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204項,應用技術成果2257項,軟科學成果48項。全年專利申請量62.78萬件,增長36.0%;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8.26萬件,增長30.9%。全年專利授權總量33.26萬件,增長28.4%,居全國首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4.57萬件,增長18.4%。全年《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68萬件,增長13.8%,居全國首位。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效發明專利量20.85萬件,居全國首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8.96件。全年共有56024家企業申請專利45.54萬件。其中,21757家企業有發明專利申請14.03萬件。全年共有43932家企業獲得專利授權24.10萬件。其中,9186家企業有發明專利授權3.71萬件。全年經各級科技行政部門登記技術合同17423項;技術合同成交額979.48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全省高新技術企業3.3萬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6.7萬億元,增長10.0%。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13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66家;已建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215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9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65家。認定技術創新專業鎮434個。 

全省共有建成或在建的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61個,建成或在建省級授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214個。全省共有在建的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個,建成或在建的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5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136個,省質監局專項授權計量技術機構19個,特種設備綜合檢驗機構28個;標準化技術機構13個,在建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2個,國家標準檢驗檢測驗證點2個;法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26個。截至2017年底,獲得資質認定計量認證的實驗室2485家,獲得質量、環境、職業健康三大管理體系認證企業104513家,獲得3C產品認證的企業17500家。
全省共有天氣雷達11部。衛星云圖接收站點2個。共有地震觀測臺站685個,地震臺網10個。全省近岸海域各類海洋觀測、監測站點1560個(含各縣局)。測繪部門共出版地圖79種,出版測繪圖書29種。

文化

2017年末全省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公有制)72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46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142個,博物館177個。全省有廣播電臺22座,電視臺24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99.9%。有線廣播電視用戶2030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1875萬戶,分別比上年末增長0.3%和0.6%。全年出版報紙28.28億份,各類期刊1.19億冊,圖書2.82億冊,人均圖書擁有量2.5冊。全省共有綜合檔案館143個。

衛生

2017年末全省共有各類衛生計生機構49926個(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1464個,衛生院120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543個,婦幼保健機構128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3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3個,衛生監督機構202個,村衛生室26459個。全省衛生機構擁有在崗職工86.7萬人,比上年增長5.5%,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5.9萬人,注冊護士30.8萬人;擁有醫療床位49.3萬張,其中,醫院39.3萬張。全省1192家鄉鎮衛生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8萬人,床位5.9萬張;123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萬人,202家衛生監督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4萬人。甲乙類傳染病381347例,死亡1080人,發病率為346.71/10萬,死亡率為0.98/10萬。


 
 
一分快3-开户